2017年青海经济之走向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发布青海蓝皮书

22.02.2017  11:40

  2017年1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发布了青海蓝皮书,公布了《2017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青海蓝皮书是集综合性、原创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研究报告,它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

  2017年,青海经济增长将会呈现怎样的态势和特点,发展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本报今日截取蓝皮书中相关分析和预测,一一做出回答。

   2017年全省经济增速将保持在8.0%~8.5%区间属于大概率事件

  蓝皮书分析,2016年以来,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的大背景下,青海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就业、收入、物价均保持了平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绿色发展态势向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速,中上游企业利润不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运行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并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望2017年,青海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和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但通过新兴产业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增长点,经济运行形势预计仍能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经济回稳的宏观形势不容乐观,各类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工业传统支柱行业经营形势依然严峻,扩大有效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体系面临新挑战,加之青海自身发展正处于转型换档的关键时期,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不利因素相互交织,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蓝皮书指出,2017年,全省经济运行有望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企稳回升还有待观察,基础建设和扩大消费需求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全省经济增速将保持在8.0%~8.5%区间属于大概率事件。2017年全省上下将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为统领,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步伐,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增长新动力;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关键带动作用;着力增强财政金融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青海经济平稳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推动青海省经济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蓝皮书指出,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典型的资源性、内陆性省份,近年来,青海省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切实加大基础设施、人才、技术等要素方面的投入力度,在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随着“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呼之欲出,青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步迈入健康成长期,并成为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青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一是产业两翼分布特征明显,全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条件的企业户数为143户,集中分布在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地区。二是企业数量少产业扩张快,青海省143户战略性新兴企业占全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户数的比重仅4.4%。三是产业发展仍处成长期。四是产业发展领域比较单一,各产业以提供和生产开展主营产业的技术、设备的企业较少,而直接以接受技术、设备开展生产产品的居多,反映出青海省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领域单一,技术力量仍较薄弱。五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青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低,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然依赖于规模扩张,利用科技构筑发展“护城河”的能力不足。

  蓝皮书分析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当前,青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成长期,不足以形成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效应,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也将持续制约青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在可预期的将来,它必将成为推动青海省经济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7年青海货币信贷规模将继续保持20%的较高增速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青海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不断增强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16年,华融昆仑青海资产管理公司挂牌运营,民生银行西宁分行正式开业,光大银行西宁分行筹建工作持续推进,华夏银行西宁分行获准筹建,农信社改制稳步实施,消费金融公司设立步伐加快。全省银行体系逐渐趋于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2016年青海贷款投放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均有所回升,体现出了金融支持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步调保持一致。去年,青海省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优的态势,但全省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尤其在工业领域。

  蓝皮书分析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预计2017年,货币信贷规模将继续保持20%的较高增速,社会融资结构将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会进一步的提升。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对青海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近年来,青海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加快流通改革创新,构建城乡、区域一体的商贸流通体系,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活力,扩充消费容量,调动消费热情,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家和青海省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青海城乡居民消费环境逐步优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对青海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蓝皮书分析,青海省消费特征及态势:一是消费政策持续完善,消费效果明显,先后实施了家电下乡、农业机械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符合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激发消费热点和消费潜能。二是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环境优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多数人追求吃出健康、穿出时尚、用出品味,品质消费需求巨大。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频现,消费群体网上购买商品活跃,节奏加快;家庭耐用品升级,数字化、智能化家电得到普及;汽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的步伐明显加快;购买信息产品和电信服务的支出大幅增加;追求环保、舒适的家居生活,居住消费增加迅猛;教育文化娱乐及医疗保健支出增加。四是城镇消费占据主导,城镇居民用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

  蓝皮书指出,2017年青海省消费规模扩张的同时,预计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层次、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等均有趋势性变化。消费层次由温饱向追求品质转变、消费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转变、消费内容从商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消费行为从模仿型向个性化转变、消费理念从铺张炫耀向绿色节约转变的步伐加快。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0%左右。

   2020年全省保险深度力争达到4%,保险密度力争达到2500元/人

  “十二五”以来,面对着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青海保险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深化对行业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建成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蓝皮书分析,“十二五”期间青海省保险业稳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是全省国民经济中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保险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以保险公司为主体,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为纽带的保险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有效防范了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发生。另外,青海省保险业的发展在助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三牧”的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服务供给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全省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随着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推广以及保险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必将将推动保险业驶入广阔的“蓝海”,为保险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全省广大人民群众个人财富的快速积累、人口老龄化和全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也必将激发出大量的保险需求,使得“要我买保险”到“我要买保险”的转变,成为未来五年保险市场的重要特征。

  据蓝皮书分析预测,根据《青海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截至到2020年末,将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安全稳健、功能完善、诚信规范,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且保险消费者满意度的明显提升,保险监管现代化不断深入,保险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使保险成为社会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改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为此,2020年全省保险深度力争达到4%,保险密度力争达到2500元/人。 

   青海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基地、人文交流基地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以来,青海省持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政策沟通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及加强民间文化交流等措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格尔木至敦煌铁路正在修建中,西宁至成都高铁目前已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并将于年内动工兴建;共和至玉树、牙什尕至同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花久高速年底通车,全省高速公路突破2000公里;德令哈机场通航、花土沟机场校飞,青海民航发展进入快车道。

  通过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圆桌会议”“青洽会”“藏毯展”等高端论坛和高水平展会,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机制和发展平台,强化交流合作,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加快推进大通北川工业园西宁综合保税区、中国(西宁)国际清真食品及民族用品产业园、朝阳物流园建设。在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方面,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点支持省内企业在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中国(青海)特色商品国际营销中心”、收购国外营销分拨中心等,带动特色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青海已启动陆港建设的前期工作,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一带一路”青藏国际陆港。(芈峤)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