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路上的“西部之光”

08.03.2016  08:22

              ——我省“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掠影   

              青海新闻网讯

   前沿

  青海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实现“131”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

  2010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等国家级人才项目,选派了农牧、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10多个行业、40多个专业的中青年专家赴国家部委,国内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研修。

  五年来,我省先后选派244名高层次人才到国家部委,东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研修深造。这些访问学者回青后,主动把所学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有效提升了所在行业领域的科研创新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多举措推进培养工作

  坚持标准、确保质量是做好访问学者选派工作的前提;结合实际、按需选派是做好培养工作的现实要求。

  ——围绕发展需要精选人才

  在确定访问学者人选方面,我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技术瓶颈等需要精选人员,合理研究并提出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按程序严选人才,保证把真正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青年科研骨干选送出去学习深造。

  ——加强日常管理优化环境

  省委组织部认真落实抓好学前动员、访学期间跟踪了解、日常指导工作,强化后续支持;省科技厅认真履行协调、服务、联络等职责,各选派单位积极跟进、全力配合,全力保障访学人员投入学习研修,尽可能为其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强化后续支持激励成长

  访问学者返岗以后,根据具体考核情况,将其中表现突出的访学人员直接纳入省级专家联系库;通过实施人才“小高地”建设等省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加大对访问学者科研项目支持、团队人才培养力度,为他们发挥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良好平台。

  多方面凸显培养成效

  五年来,我省围绕全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认真研究确定访问学者培养的重点范围和领域,优先培养支持西部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一批批年轻创新型科技人才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项目中得到成长,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使“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项目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黄南州人民医院五官科主任康颖独立完成首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填补了我省基层医院此类技术空白。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州兽医站站长宋仁德申报了“青南牧区牦牛绵羊育肥技术示范研究”等7个研究课题,培养出2名博士和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我省生态畜牧业领域的优秀科研团队。

  在省级单位,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副院长张爱奎主持承担和参与“东昆仑成矿带沉积变质型铁锰矿成矿规律研究与靶区优选”等3个科研项目,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巍云完成了专项研究,确定“四君子汤加减方对急进高原胃肠功能紊乱的干预机制”,这个研究成果被录入了中华中医药杂志。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持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达60余项。其中,涉及国家和我省“十二五”时期的重点科研课题达10余项,形成专题调研报告7个,在国内外优秀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力量。

  多层次搭建合作桥梁

  在提升学者个体科研能力的同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创新实现了依托人才专项支持西部的工作模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了我省和国家部委、东部省份科研院所的持续交流合作。

  青海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罗玮积极促进派出单位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合作交流,先后联合申报内分泌方面科研项目4项,立项2项,取得科研成果2项。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甘生统积极建立学术联系,根据学科建设邀请5名学者来青讲座,聘请客座教授1名。

  西宁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孔小平积极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庄飞云来西宁调研指导工作,就双方共同开展胡萝卜研发工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通过实施科研项目,选育出优良胡萝卜组合4个,突破了胡萝卜未熟抽苔的技术瓶颈。

  通过访问学者牵线搭桥,我省各选派单位积极加强与研修单位的联系,部分派出单位已经建立起了长期协同攻关、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角度发挥品牌效应

  目前,我省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仍面临严峻形势,人才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紧缺、创新能力不强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依靠人才发展建立青海区域发展优势,是十分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五年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在成为青海人才工作品牌项目的同时,也总结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扩大选拔培养规模,适当延长部分专业学习时间

  专家学者认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培养,可结合我省实际科技人才紧需程度,增加培养名额。还可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便能够较完整地完成访问学习任务。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站高级畜牧师扎西卓玛表示,在最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跟群众接触最多,他们更能了解百姓所需,建议今后我省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基层单位选派访问学者的比例。

  ——增强研修成效,增加中青年技术骨干学习机会

  西宁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孔小平认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机遇宝贵、时间紧迫,今后可以考虑针对我省急需的技术问题进行定向研修,并要求专家学者带着明确的研修目标和任务去学习,增强研修效果。

  专家建议,在学者人员选派上,应多考虑让中青年技术骨干享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有效衔接,加强后期考察帮扶力度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研修时间只有短短一年,而研修之后回到工作岗位该如何发挥作用、运用好所学知识,才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所在。

  专家学者建议,组织部门今后应该加强对学成归来学者的追踪和考察工作,并在项目等方面对学者和所在单位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倾斜,促进地区和行业产业发展。

  新的时期有机遇亦有挑战。聚焦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继续发挥和扩大“西部之光”品牌效应,将为我省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印迹

  行走在科学路上的美丽卓玛

  2012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学成归来后,扎西卓玛去草原上工作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扎西卓玛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工作站的高级畜牧师,在被选拨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之前,她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就很投入。如今,她更是经常深入基层,经常越草原、穿戈壁,只为把自己学到的先进畜牧业发展技术带给当地老百姓,只为更加深入地研究青海牦牛产业发展科技。

  下基层到草原上工作是很辛苦的。记得有一次,扎西卓玛和同事一起到天峻县牧区牧户家里测定相关数据,走到半路,车坏了。那时正是隆冬时节,扎西卓玛和同事时而乘坐出租车,时而换乘摩托车,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按时抵达目的地,完成了羔羊初生重和体尺测定工作。

  生活中的扎西卓玛很爱干净,但是只要一投入到工作中,她就会忘记一切。烈日炎炎的下午,她会趴在草丛中研究测定牧草营养成分,完全不顾脸上的皮肤被晒得黑红黑红;风雪交加的冬日,她会长时间观察牛群生长变化规律,丝毫不觉寒风吹得手脚皮肤都裂开了口。这几年,为了干好工作,她经常像男人一样翻山越岭、趟河过滩,不记得有多少次睡在羊圈旁的毡房里,也不记得多少次从牧区回来后听到家人埋怨的话语,更不记得多少次加班加点整理科研成果,写文字材料一写就是大半夜!

  2013年4月,扎西卓玛被借调到海西州农牧局柴达木福牛产业项目办公室负责福牛产业实施计划、相关产业政策措施的制定以及产业技术推广等工作。在此期间,她结合研修期间所学到的牦牛繁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全力以赴投身于柴达木福牛产业项目建设当中,通过引进有关科研项目,发挥带动作用,当地牦牛繁殖能力和犊牛成活率得到明显提高。她还在《中国畜牧兽医》发表了较高水准的专业论文,为青海相关牦牛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以前我只是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学习回来后,我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予海西州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我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不愧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名号,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当中,为海西州柴达木福牛产业及畜牧业生产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扎西卓玛说。

  一辈子难忘的学习经历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外科副主任官确才让的记忆里,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学习的经历,一辈子难忘。

  官确才让难忘什么?

  他难忘2014年9月2日踏上求学之路的兴奋和忐忑,以及顺利到达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后,院方工作人员热心帮助安排食宿的感动和温暖;

  他也难忘初见带教导师蔡永东教授时那种和蔼可亲的感觉,以及自己紧张拘束、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情景;

  他更难忘,为期一年的学习,不仅让自己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也让他深深地明白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务工作者,不懈追求医疗科学的先进性有多么重要!

  到达南京的第二天,官确才让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那天,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蔡永东教授拉着他的手说:“欢迎高原的同行来我们普外科共同学习和工作,有什么困难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帮你解决!”短短两句温暖人心的话语,以及普外科全体同事友好的目光,让官确才让的访学之路有了好的开始,也增强了他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学习的第一步从熟悉腹腔镜的基本知识及器械的使用方法开始。在导师手把手、耐心仔细地教授下,官确才让全面了解了腹腔镜手术操作方法及风险规避等知识,系统学习了在腹腔镜下施行直肠肿瘤切除术、在腔镜下切口疝生物补片修补术等新技术,掌握了各种斜疝手术操作方法。学习之余,导师还带着官确才让到上海、苏州等地参观当地医院顶尖技术专家的手术演示,学习普外科最新知识,了解我国在普外治疗方面的最前沿动态,这让官确才让大开眼界,不仅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激励着他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

  学习期间,在导师的监督指导下,官确才让还亲手操作了全结肠、左右半结肠切除等手术。通过实际操作,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掌握先进的医疗科学方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也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样宝贵的学习经历。在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学习的一年时间,不仅让我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在青海这样相对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医疗科学知识,真的非常重要!”官确才让满怀深情地说。

  如今,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官确才让都会第一时间向导师请教,导师依然会认真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就好像,他永远是他的学生一样!

  声音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扎实推进人才工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包括人才工作在内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并就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推进人才工作全过程。

  以创新理念指引人才工作跨越发展。大国兴衰,系于人力资本变迁;区域追赶,需要人才先行。西部地区必须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机制和政策,推动人才工作跨越式发展。创新人才理念,不唯他不唯名,只唯才只唯实;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但求所获;不求其全但用其长,不求其闻但解我需。创新投入机制,构建各种主体多元投入和各级政府多层投入的立体格局,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入强度;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深度培养本土人才,精准引进外部人才。

  以协调理念指引人才工作综合发展。青海人才资源总体有限,更需要注重发挥整体效应、全程效应,走活满盘棋、打通全流程,推动人才工作综合发展。坚持协调好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既稳步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总实力,又着力优化结构,提高人才对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和对社会发展环节的覆盖面,还要特别重视做好少数民族、女性以及艰苦地区、基层人才工作。

  以绿色理念指引人才工作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131”总体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和循环经济先行区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发展的主题主线相融合,主动为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与此同时,还要按照绿色理念要求,主动构建人才生态体系,为各类人才涌现创造良好环境。

  以开放理念指引人才工作优化发展。青海素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全球化的背景下,更须把握开放机遇,在更大范围调动资源,实现人才工作优化发展。开放必须双向推进,加大对内开放,减少内部体制和政策壁垒,建立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基础;加大对外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政策和举措,调动全国全球资源,优化人才工作格局,把青海这一地理高原打造成人才洼地。

  以共享理念指引人才工作包容发展。人才发展创造的人才红利,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促进民生改善的新动力,要以共享的理念促进人才工作的各相关方都能最大限度地分享人才红利,从而实现人才工作的包容发展。优化人才支持政策,让优秀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有含金量的支持,更获得事业成就;畅通人才服务民生的机制,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获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消除病痛的温暖,获得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

  (摘自省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熊义志《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扎实推进人才工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