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开局之年,多少好戏在后头……
春潮拍岸,千帆待发。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 “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藏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东风,站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生态地位日益凸显、民生福祉与日俱增、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的新起点,青海的美好未来画卷初展,催人奋进。
2016年新年伊始,“十三五”规划盛景在万众瞩目与期待中徐徐拉开大幕——
抓项目 破难题——
加快实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能源、重大水利工程、生态工程、藏区发展等一批项目,夯实投资稳定增长的基础
抓投资,稳增长,项目建设继续领跑多线出击。
加快推进以青藏铁路为主轴线,西宁、格尔木为枢纽的“一轴两枢纽”现代铁路网建设,加快格库铁路建设,推进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格尔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力争开工建设西成铁路。
打通牙什尕至同仁、花石峡至久治等高速公路的“咽喉”,实施扎麻隆至倒淌河高速公路、达日至班玛公路等项目。并确保果洛机场通航,推进祁连机场建设、格尔木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力争青海湖机场开工。
加快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推进海南、西宁北750千伏输变电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力争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150万千瓦。加快果洛网外三县联网;推进黄河干流防洪、蓄集峡水利枢纽、黄河谷地水库灌区建设,力争开工湟水北干二期、引大济湟西干渠、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启动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宽带青海”建设,构建更加顺畅的“信息高速公路”。
还将挖潜力,谋未来,加强项目库和项目建设能力,推进格成铁路、西宁至玉树至昌都铁路、西宁机场三期、久治机场、“三滩”引水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夯实完善省州县三级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1+2”国家专项债项目滚动计划、“1+3”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滚动计划。
搭平台 争高端——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适应引领新常态
开局之年,我省将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积极运用市场淘汰机制,积极稳妥去产能、去库存。打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房政策通道,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释放新增入城人口住房需求,化解房地产库存。
充分发挥青海比较优势,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循环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引导产业向特色化、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聚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光伏产业、锂产业、中藏药加工等特色轻工业和消费品工业。
推动农牧业现代化,继续实施新一轮“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大牛羊规模化养殖、饲草产业、冷水养殖业等特色农牧业投入,加快打造“四个百亿元产业”。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高起点打造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十大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格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西宁朝阳物流园、海东青藏高原东部物流商贸中心、格尔木综合物流园等重点园区建设。
重创新 强驱动——
我省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是亟待突破的短板,要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机制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发展不已,创新不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抉择。
2016年,我省将增加资源供给,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科技型与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计划。2016年,我省将增加资源供给,依托产业基地和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域,试点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围绕战略性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网络。落实国家大数据行动纲要,制定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建设大数据中心。启动“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建设“双创”平台,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一批创业孵化、创业辅导、公共服务等平台。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支持建设“双创”示范基地。
拓展“互联网+”空间,加快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建设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云平台,鼓励支持三大园区、创业园和中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专业化及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基础支撑,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
清洁化 低碳化——
切实落实生态文明先行区实施方案,提高发展的绿色化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绿色化水平,是责任,也是希望。
2016年,我省将启动实施“碧水蓝天行动”,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家园美化行动”。2016年,我省将不断推动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
强化制度保障,全面启动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修改完善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加快青海湖流域二期工程规划、水资源需求战略及配置方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试点实施方案等编制进度。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有序开展生态红线划定,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草原补奖绩效考核、保护责任效果挂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集体林权等改革。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祁连山水源涵养地、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高原湿地保护,沙漠化防治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
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并将能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甘河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试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计划。
补短板 促共享——
把增进民生作为稳增长、扩内需、奔小康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增强均等化和精准化
民生问题大于天。2016年,我省将继续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和资金保障,实施“八个一批”扶贫工程。做好六盘山片区、藏区区域发展、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与国家的衔接修改,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加大投资,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重点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
拓宽就业空间、托底重点人群。实施“千户小微企业培育工程”、高效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围绕困难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下岗职工、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加强就业政策支持。
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支持构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养老保险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等兜底性制度。实施共享服务提升工程,围绕国家教育现代化、健康保障和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和养老社会服务提升4大方面12个专项建设,同步推进,启动15年免费教育计划、健康青海建设。
拓空间 促协调——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新的一年里,我省将推动东部城市群一体化,提升西宁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规划建设多巴新区,启动南川、北川、西川三个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着力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快海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综合管廊“地下”工程、核心区“地上”工程,搭建城市框架,增强城市支撑能力。
将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街区路网和停车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断头路”改造,解决过境公路穿越问题,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人地钱”三挂钩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具体办法。
加快藏区发展,全面贯彻国家和我省藏区会议部署,认真实施藏区“十三五”项目规划。推动支持果洛、青甘川交界地区等藏区发展的重大举措落地。突出环湖地区特色化发展,努力建设全省生态旅游、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按新标准扩大棚户区改造覆盖范围。继续加大16个高原美丽城镇、300个乡村投资力度,推进新农村八项实事。(解丽娜)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