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 正青春》系列报道之一 余萍:用生命全部的热量跳一曲挚爱的舞

19.10.2015  19:58

  编者按:在夏都,初秋是迷人的。早上漫步在新宁广场上看那温柔的风吹动着半黄未掉的树叶,感受着暖暖的阳光洒在全身,一种惬意涌遍全身。随着响起的音乐舒展筋骨,跟着余萍老师在养身的基础上健身,慢慢去感受舞蹈带给生活的乐趣是一件极有趣的事。

   余萍:用生命全部的热量跳一曲挚爱的舞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因为舞蹈,才能如此的快乐;我用生命的全部力量来看待舞蹈,所以才感受到了生命中另一种意义。千言万语,只想说——我爱舞蹈!因为热爱,所以存在。”

   ——题记

   (本网记者 王珂岚 摄影报道) 新宁广场南边的那片树荫下,是西宁市小羚羊艺术团的晨练点,每天早上跳舞的地方。早晨离得很远就能看见树荫下有个娇小而灵活的身影在领舞,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者就是艺术团的余萍老师。

  小时候的余萍老师就和大部分女孩子一样都喜欢跳舞,一样觉得女孩子跳舞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情。不同的是,大部分女孩跳舞是一时兴起,而余老师却坚持了一生。4岁的她在四川老家,就因为学跳样板戏《白毛女》跳成小有名气的“小白毛女”。中学时随支边的父母来到了青海,她利用课余时间在西宁市体校学习艺术体操。学校毕业后余萍被分配在青海第一机床厂从事会计工作,工作之余她还是“厂宣队”的骨干分子。

余萍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在百姓大舞台演出留影

  九十年代中期工厂效益不好,连年亏损,在1997年余老师被迫选择了买断工龄,结束了25年的职业生涯。为了生活她开了一间美容店,店里的生意虽好,但不规律的生活却严重影响了她身体健康。

  新宁广场建成后,这里成了市民开展群众文体娱乐的大舞台,余萍也被这里热烈的氛围吸引,情不自禁地融入了广场舞的队伍。“我从小跳舞,又经过半专业的训练,这些年又没有荒废过。在广场上跳舞,大家认为我跳得不错,就让我去教他们。因为大家的支持我组建起了小羚羊艺术团。有团队后就觉得既然要干,就要像模像样。我把大家拢到一块,开始进行半专业化训练,包括舞蹈基本功、表演技巧,经过长期的训练与磨合现在我的团队已经能达到半专业化的水平了。”说起自己的艺术团,余老师脸上总是挂着最自信、最美的微笑。舞蹈给余萍老师带来了快乐、健康和自信,也给予了她激情和灵感。这个喜欢叫真的人,从来不满足于模仿别人的舞蹈,她凭借着良好的舞蹈素养和对艺术的感悟,从民间的秧歌、撒拉族、土族的、藏族等的舞蹈中编创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舞,这些年来,余老师所编创的民族舞蹈在广场上一亮相,很快就会被舞蹈爱好者克隆模仿。可以说,在西宁的广场舞圈里,原创作品中还没有谁能比余老师“高产”。十几年来,这个晨练点也在团长余萍的坚持和带领下一直风雨无阻。

  余老师教舞跟其他人不一样。除了很有耐心外,她会把舞蹈动作的来源、名称一遍遍的告诉大家。比如,在一支极具民族风情的舞蹈中有些动作是与其民族的生活习惯或宗教信仰相关的,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余老师都会查阅该民族的相关书籍,或是请教本民族的朋友,等自己搞清楚了才去教给大家,她从来不会含糊任何一个动作。因此,跟她跳舞的人都知道,余老师教的不仅仅是舞蹈而是在传播一种文化。余老师有很多少数民族朋友,他们对余老师跳出的自己民族的舞蹈都很认可。“我基本上是每天早上都来,余老师教得耐心、教得认真,各种民族舞都有,健美操、迪斯科,适合各年龄层的人跳。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比退休前强了不少。”刚刚跳完舞的张奶奶这样说。

  除了教舞认真、仔细,余老师对团员的关爱也是无微不至的。每年余老师都会给西宁市小羚羊艺术团的团员们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有人觉得没必要这样做,她却总比别人想的多觉得这是作为团长必须要做的事。“上个月,我们团里的王姐因为脑出血住院,余老师两口每天都会去送饭、陪王姐说话,照顾她。现在王姐恢复的很好,这多亏余老师的关心。”团里年龄最小的团员郑寿红女士接着说,“我跟余老师已经跳了8年舞,她是一个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她对每个人都是一样亲,一点都没有架子。有她在,这个团有了家的味道。”

一起练功是小羚羊艺术团的团员们每天的必修课

余萍带着小羚羊艺术团捧回了不少的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