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创业,唤醒企业“沉睡”能量
“以前,给中国移动做飞信运维,占到企业收入的70%左右,现在我们摆脱了单一依赖性的问题,飞信只占到10%左右,这个转变是探索企业内部创业机制的一个结果。”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宁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津津乐道企业内部创业的故事。
神州泰岳通过企业内部创业,改善和延伸了业务布局,收获颇丰。为什么会选择企业内部创业?对于神州泰岳这样成立超过17年的企业,寻找创新业务和新增长点非常现实和紧迫,对董事会而言也是新挑战。在王宁看来,神州泰岳希望从传统软件和软件服务业,转型为依托传统软件业务、结合新趋势发展的企业,这需要在多元化过程中作出精准选择。如何才能做到?王宁认为这要靠创新的生态环境,要靠泰岳体系中的年轻人。而企业内部创业,就是创新生态环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管理模式创新,行之有效。
神州泰岳的做法,代表了当下的一种创新创业趋势:为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寻求新增长点,大企业日益倾向于鼓励内部员工创业,以此作为保持创新活力以及留住人才的关键和不断创新求生的利器。如今,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万科、美的等传统大公司也纷纷开始了“裂变创业”的尝试,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一手抓成熟业务,一手抓新兴事业,激活企业活力,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内部创业实现双赢
这些“大个子”为何纷纷建立内部创业孵化机制,鼓励员工内部创业?
王宁说,他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骨干们为什么要为公司毫无保留的付出?与创新团队合作办公司的方式,神州泰岳已经出现了5个,对这个问题有解了。”他表示,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一是业务上的快速形成,二是回报上的强刺激,创新业务对当期利益的追求应该低于对未来的追求。因此,要把回报尽可能向创新业务价值实现者上倾斜。这是他做内部创业的一个深刻体会:“作为董事长,我一方面作为历史回报获益者的代表,另一方面又是创新业务的主要推动者和创新风险的最大承受者,我也纠结于二者的平衡。但是创新业务必须做,而且要通过内部创业的机制去做。内部创业,构建包括分配问题在内的激励机制,是为了释放更大活力。”
这种剖析,源于对时代新特征的深刻理解。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李婧告诉记者,在新常态下,大企业面临创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新型业态不断呈现,对一些行业和企业时不时产生颠覆性影响。因此,企业有强烈的压力要去进行组织升级和创新。与原来的资本驱动的创新不一样,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是人才驱动,核心在于如何激发人的创造力,这就需要一系列的激励机制,而不仅仅是高工资。因为现代人才希望更加自主,有更加有预见性的广阔未来,以及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
技术基础使得内部创业在现在得以实现。李婧分析,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便捷,企业可以越来越小型化。大企业如果不进行内部创业,人才就会离职。因此,内部创业成为一种必然。
为什么创业者也愿意留在企业内创业?因为这样不仅会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纳入集团的产业链中,借助集团的销售渠道、品牌、研发和生产实力等,新创业项目和现有的渠道、资源和技术产生协同效应。另外,由于与公司业务具有关联性,公司对创业团队又比较了解,经过内部立项的创业项目还可以获得某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内部创业是双赢,使得核心员工与公司的利益更趋一致。
多种模式推动创新
在神州泰岳内部创业的具体操作中,员工有了一个创新想法,先要去外面和投资人谈,公司派人参与这个过程,如果投资人都不认可,那就别干了,第一关就不成立。如果能说动天使投资人,可以进入第二关。那就要在3个月之内做出产品基本模型。如果这一关过不了,那就老老实实干活。如果这一关也过了,公司会允许员工基本上全职投入到创新业务。这时技术平台已经出来并初步上线,公司会定一个较低的商业目标。6个月后,如果达标了,就成立公司,母公司作为投资者,而不再是管理者来对待创业者。
“要讲残酷性,没有什么客气的,公司经营是很严肃的事情,绝不能有赌的心态,那太悬了。你要证明你的能力给公司看。”王宁说,神州泰岳推行这套方法,3年多下来行之有效。
这是内部创业的一种模式。此外内部创业还有其他模式:有的公司拿出股权和资金留住员工,试图内部孵化出关系未来的产品;也有的鼓励员工停职创业,一旦这些公司成功了,母公司有优先权把它们买回来,使地盘扩大。更多的公司还在寻找内部创业机制的路上。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内部创业显示出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正发生的一种历史性转变。内部创业和公司架构演变的趋势在中关村的企业中尤为明显。母公司、总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业部之类的层级体制逐渐发生变化,进而被由多个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松散的小型组织所组成网状结构所替代,组织结构向网络化和扁平化的形态演进,公司形成若干个微生态和创业圈,适应能力更强、反应更快。
专家分析,内部创业要为企业战略布局服务。创业项目的选择,在具备商业可行性的同时,还要符合公司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比如,海尔专注鼓励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内部创业项目。在组织架构上,目前内部创业通行做法是建立有限合伙制架构。公司支持精英人才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并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名义持有相关子公司的股权。为何选择合伙制设计?因为“对钱负责的一定是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的人”。在有限合伙制模式下,创业公司独立运作,母公司出资,有利于进行客观评估。
与此同时,在创新业务和传统业务之间,有限合伙企业也是一个防火墙。创新项目被看成未来趋势,但要让公司把宝全部押上,风险又很大。因此,用有限合伙企业来做,进退自如。当然控股方式不一,有的是大集团控股,也有创业者本身控股的,不一而足。(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