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援青:为牧区加速发展强基础添动力

20.08.2014  14:00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青海省藏区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化水平不高、经营主体培育滞后、信息化程度低等困难和问题突出。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产业和农牧民收入重要来源的农牧业,已成为藏区农牧业“四化同步”发展的一条短腿。

  如何补齐短板加快藏区全面发展,除自身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智慧、踏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先行先试,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外,更要借助广泛外力为青海农牧业发展强基础、添活力。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做出对口支援青海藏区的重大部署,明确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江苏6个发达省市、25个中央国家机关和13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青海6州33个县。

  几年来,农业部、对口援青省市、部分中央企业在项目、资金、物资、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给予我省农牧业大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海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动力不足的问题,助推了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青海农业经济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一

  青青的草原、肥壮的牛羊。八月的青南牧区迎来了草原最美的季节,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特色畜产品展示会如期举行,琳琅满目的特色畜产品使参观者目不暇接。

  2010年,直却村紧紧抓住国家、省州县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上海帮扶果洛的重大历史机遇,通过整合扶贫、上海对口帮扶科技富民项目等450万元资金,实施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截至今年8月,全村217户牧户已实现畜牧业总收入423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23万元。

  2009年以来,农业部围绕提出推进草原重大工程建设、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建设等六大重点任务。加大了对我省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种养业良种、动植物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强了现代农业、良种补贴等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全面启动实施了青海牧区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我省藏区农牧业资金投入迅速增长。

  据统计,2011-2013年,全省共安排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中央投资48.36亿元,其中藏区40.9亿元;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4.55亿元,其中藏区104.26亿元。同时,农业部坚持重点倾斜、适当照顾的原则,不断加大对青海农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力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

  二

  在国家和各部委加大对青海农牧业援助的同时,各对口支援省(市)农口部门也从大局出发,加大了对青海农牧业的扶持力度。

  据初步统计,“十二五”以来,各省和有关中直企业,支援青海农牧业的资金总额达26406万元,支持项目150余个。

  其中:上海市援助资金4698万元,对口支援果洛州农口项目11个;天津市援助资金1700万元,重点实施了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山东省援助资金8980万元,实施了农牧民产业转移扶持示范等80多个项目;江苏农业援助资金4990万元,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等10个项目。浙江农业援助资金4400万元,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等16个建设项目;辽宁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良种工程培育等。中国五矿、中国移动等央企对我省农牧业也给予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2011年以来,各对口援助省份为我省培训农业科技人员400余人次。此外,安徽省巢湖市选派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和蔬菜种植能手进驻海东六县(区)进行技术指导。

  2011年以来,各对口援青省市加大了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帮助青海农牧业特色产业在各省市开办了“青海产品营销窗口”,并在广告、摊位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天津市领翔城实业有限公司与青海绿草源有限公司初步建立特色有机畜产品内外销渠道。海东市与江西省宜春市达成宜春市农科所油菜加代选育和土豆引种、天稻粮安公司良种繁育等5个项目合作。

  三

  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对口援青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在中央、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2013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07.6亿元,占全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9.5%,全省粮食生产连续八年获得丰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牧业和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牧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牧业科技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2013年,我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196元,取得了“九连快”。全省粮食产量在遭遇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然达到102.4万万吨,取得了“八连增”。尤其是菜篮子工程迅猛发展,旺季蔬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藏牦牛、绵羊、油菜、无公害蔬菜、藏猪、中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特色商品生产基地发展明显加快,并已初步形成规模,发挥规模效益。

  截至目前,我省先后制定农牧业地方标准222项,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1个,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6个、认定产地115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模达142万亩。同时,继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被认定为全国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后,泽库县和兴海县河卡镇也获得了此项殊荣,标志着我省已经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据了解,到2013年全省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591家,全省共扶持和培育州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25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76家,市州级232家),认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76家142个产品,认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7家66个产品,全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达到14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

  去年,我省认证有效绿色食品标志生产企业30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有效使用有机产品标志认证企业4个,产品22个;创建了泽库县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羊系)基地1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3个;全省提纯复壮藏牦牛54万头、藏羊达102万只。

  发展势头良好,新的历史机遇再次来临。相信,随着农业援青对接活动的全面展开,青海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充满希冀。各类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特色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的态势,必将为合作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