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特产品”成为格尔木市农民致富新途径

20.10.2017  17:48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通讯员 王建刚 报道)近年来,格尔木市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在农村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了农产品线上和线下的电子商务互动,不仅打通农产品销售新渠道,还加快了群众致富的步伐。

  “我们的服务站是集网络代购+平台批销+农产品反城+公共服务+普惠金融+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电商服务体系,自2015年建成以来,我们每年为农户代售2万多斤的农产品。”小岛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祝小妮告诉记者。

  据了解,多年来由于交通和信息等不利因素,农村的农特产品难卖问题,一直阻碍着农民增收的步伐。为加快脱贫步伐,近年来,格尔木市鼓励和引导农牧民、返乡创业青年、种植大户等开办网店,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家住河西农场的岳要国,在小岛村的藜麦加工厂忙着包装藜麦的同时,不停地翻翻手机回复信息,还时不时地要接听客商的电话。岳要国告诉记者:“我现在每年大概可以卖掉几十顿的土特产,像我们的特产枸杞、藜麦等,都可通过线上交易销往全国各地。”

  两年前,他10亩地里种植的枸杞,通过网络和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销售得很快,还获得了较好的收入。这使他发现了网络和电商的发展给农特产品销售带来了机遇,于是自己就想着要从事农特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看到农特产品市场前景的他,在2015年建立了藜麦加工厂和农特产品实体店。

  “根本不愁销路,只要质量和品质有保障。”岳要国笑着说,我们的特产可以在市里各超市销售一部分,还可以通过网络在全国各地销售,这样一来,就有市场了,收入也就上去了,现在我们家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电商的发展,不仅仅是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也让农民感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市场消费。

  家住小岛村的马建民告诉记者:“黑枸杞,是这几年才种的,以前都没种过,它价钱比较好,一斤180元左右,今年枸杞比去年的好,希望能卖个好价钱。”近年来,格尔木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推行电子商务进农村助农致富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通过政策扶持和培训引导,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拓展特色农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