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在探索中稳步前行

12.09.2017  17:20

深 度

走进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的西宁市医养服务中心,环境整洁敞亮,也闻不到医院特有的浓重药水味儿,给人一种放松、宁静的感觉。

67岁的刘国友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因为股骨头坏死做了手术,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后来和子女商量后,经过仔细考察住进了医养服务中心。

“我的腿现在不太方便,多亏了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我的照顾,有时比自家孩子照顾得还周到。”刘国友说。

医养服务中心设有康复室、咨询室、阅览室、活动室等,老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娱乐活动,日子过得也不孤单枯燥。

“这里环境很好,生活起居都有人管着,身体有点不舒服,也能立即得到治疗。住着放心!”刘国友对目前的状态很满意。

我省自2016年全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以来,省卫生计生委加强与省民政厅等部门的配合,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截至2017年6月,全省107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有79所设立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或老年病床,76所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有132所医疗机构与146所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医养结合机构共计8所,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6所,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1所,新建医养一体的机构1所。

规范服务促进工作

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目标,确定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制定了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并细化了相关部门的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截至2016年底,全省8个市、州全部出台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医养结合工作,促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及护理规范化,便于基层学习掌握有关政策、规定,省卫生计生委制定印发了《青海省医养结合机构护理指南(试行)》,与省民政厅共同印发《青海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指南》,并协调组织各地对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专项检查,对部分机构的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抽查。今年3月,在北京举办了医养结合医护骨干培训班,全省8所省级医疗机构和各市州、县区医疗机构的128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

在国家确定我省三个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的基础上,西宁市、海东市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推荐了13个县(区)的22个单位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并安排了示范点工作。

为推动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对全省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在调研督导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结合公共卫生重点推进

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省卫生计生委将医养结合工作中对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紧密结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服务关系,将老年人纳入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对一般状况尚好的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指导等服务,对于患有慢性病的纳入慢病管理,定期随访。对于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的患病老年人,签订个性化服务协议,进行健康服务。

针对老年人大多为居家养老、养老机构比较分散且大部分规模小,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实际,省卫生计生委实行医疗机构分级承担任务,有所侧重地开展相应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藏医医院)利用医疗资源优势,主要通过设立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与辖区的各类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为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我省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为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在完善服务功能上做文章,在部分县级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内设立老年病床,为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提供服务,既及时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也充分利用了现有医疗资源,防止因利用不足造成浪费。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家庭病床、上门巡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相关服务项目服务规范、收费标准、费用支付办法等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基础比较薄弱。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等专业人员紧缺,亟待加强;对行动不便老年人的个性化医疗服务、老年康复、安宁疗护等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医养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实现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李欣)

科 普

过期药品危害大请妥善处理

每个家庭都会储备一些常用药,很多剩余药品会闲置到过期。过期的药品不仅功效消失更甚者会引发副作用。

目前所有的药品都标注有效期,有效期是指在药品规定的保存条件下保证药物质量的期限,如果不能满足条件,则该期限相应缩短。由于各厂家规定不一,对药品有效期和失效期的标注是不同的,推算也不同。

常见标注有三种。

标明有效期的日期如“有效期至2008年10月”,那么该药可以使用到2008年10月31日。11月1日就过期不能用了;

标明失效期日期如果标注“失效期2008年10月”,那么该药只能使用到2008年9月30日,10月1日就过期不能用了;

标明有效期如果标注“生产日期2007年10月,有效期3年”,那么该药只能使用到2010年9月30日。

每种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特定的贮存条件下能保存的时间,一旦贮存条件发生了改变,药品的有效期就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一个确定的保存时间了。一旦药品从原包装内分出,如拆开了盒子、打开了瓶盖等开始使用时,这类药品就应及时使用,不再适于长期保存了。

对于过期几天的药,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外观和气味没有改变,就可以继续服用。这种侥幸做法很危险。因为,多数药物生产出来后,药效就会慢慢降低,一旦过了有效期,药品变质过程十分迅速,有效成份下降,并出现发霉现象。如果是西药的话,化学结构还可能发生变化,分解成其他产物,而这些分解的产物对身体会产生不良反应。患者服用这样的药品,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还会造成意外的伤害。

上述不良反应不一定人人出现,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对于过期的药物,绝不能手下留情,即使外观、气味无改变,也不能继续吃。此外,买药、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看清药品有效期,而且一定要记得清理家庭药箱,将过期药品请出去。

过期药成“害人药”,还表现在不经任何处理就连同生活垃圾一同扔进垃圾箱,不仅会诱发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流向农村市场或重新回到药店,其不良后果更是可想而知。

对于家庭过期药品,应该像回收废旧电池一样,纳入专门的收集销毁系统。片剂、丸剂、胶囊剂型的药品,应先用纸包好,再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滴眼液、外用药水、口服液等液体制剂的药品,应在彼此不混杂的情况下,分别倒入下水道冲走;软膏制剂药品,应将药膏从容器中挤出,收集在信封内,封好后丢弃;而喷雾剂类药品应在户外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在避免接触明火的条件下,彻底排空;针剂、水剂类注射药品切勿擅自开启,应连同其完整外包装一起,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供稿)

直 击

蕙质兰心医者楷模——记“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赵生秀

“奖章虽然授予了我,但是荣誉属于我们医院这个光荣的集体,荣誉将激励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履行我们神圣的天职和使命;荣誉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成长,始终恪守严谨求实、仁爱奉献;荣誉将更加激励我们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当好青海各族群众的健康守护使者,为加快推进‘健康青海’建设贡献力量!”

拿到“白求恩奖章”那一刻,赵生秀依旧那么谦和、低调。作为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全省护理学科带头人,她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荣获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多年来,赵生秀在本职岗位上始终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心系群众,为民服务。

她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护理管理三级体系,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符合实际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整体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152项,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48项,护理质量评价及考核标准20余项,医院护理敏感指标24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流程44项,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88项,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及程序37项及各专科护理常规等,规范了临床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她带领全院护理人员苦练技术基本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大量护理人才,开展护理学术周、岗位大练兵,学习进修、专科培训等形成常态化,出国进修护理人员196名,培养专科护士249名,国际认证造口师4名,国内知名大医院进修446名,为学科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她率先在省内开展护理三新与科研工作,填补了省内护理领域空白,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临床护理技术;制定政策,鼓励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对获得科研奖项的给予奖励,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硕果累累。

赵生秀的心中始终怀揣对病人的仁爱,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她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在省内最先开展整体护理,促进护理服务的改革。

2001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病种式患者健康教育,并逐渐在全省推广,在她的带领下,医院护理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等殊荣。

在护理工作中,赵生秀牢记使命,勇担责任,时时处处彰显南丁格尔精神。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突发,赵生秀带领医护人员在一天内建立防护达标的隔离病房,同时制定工作规范、建立防护流程、安置疑似患者、安抚患者家属,从方法面面细致安排,保证了SARS防范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赵生秀沉着应对、快速反应,迅速启动大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仅快速组织精英队伍第一时间赶赴救灾一线,还克服困难在短短7个小时内组建150张床位“抗震救灾病区”,带领全院护理人员对伤员进行了全面洗消工作,组织懂藏语的医学院学生担任志愿者进行翻译与生活帮助,成立“灾区伤员救治护理专家组”,制定了《省医院灾区危重伤员护理标准》,编印了《灾后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手册》,及早对伤员进行了心理干预。

而赵生秀不顾自己严重的静脉曲张疾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协调转运来的伤员及家属,多方协调,动员安排,让所有伤员得到良好的救治,所有家属得到安置。她特别注意提醒医护人员要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得到了农牧区群众的热爱和拥护,创造了高原救援史上“零感染、零死亡”的护理奇迹。

作为西宁市人大代表,赵生秀组建了全省的南丁格尔护理服务志愿分队,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开展大量的志愿服务,每年坚持慰问孤残儿童、捐款捐物,她本人累计捐款就达数万元。无论是贫困山区白血病患儿、肾衰大学生、长期患病职工、受伤的民工,还是她身边有困难的人都牵动着她的心,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同时,还从精神上鼓励,心灵上抚慰。

几十年如一日,赵生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的身上彰显着高原医务工作者开放、创新、自信的精神风貌,她对工作、事业的执着与热情感召着身边的每个人,她把敬业爱岗的时代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赢得了全院职工和全省护理人员的尊敬和肯定。

“奖章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给了我继续探索的勇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白求恩精神’为引领,以严谨的职业操守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工作,服务好每一位病人,关爱好每一个职工,为把省人民医院建设成高原生命健康的希望和灯塔继续贡献我的力量。”

对赵生秀来说,成绩已经属于过去,她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