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发展:创新发展 海北畜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

13.11.2014  12:12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祁连县默勒镇扎沙村牧民旦扎西养殖的200只藏系母羊,经过两年科学养殖,顺利完成了《海北州藏系母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试验推广示范项目》。200只藏系母羊两年产羔羊601只,繁殖成活600只,繁活率达100%。经过与传统组群对照显示,试验组羔羊初生平均体重为4.4公斤,比对照组提高0.98公斤,羔羊六月龄平均体重为35.37公斤,比对照组提高13.14公斤。实现了藏系母羊两年产三次羔的预期目标,并迎来了省内外专家组验收。

  真不敢相信,这是项了不起的突破和创举!不仅打破了书本上对藏羊“晚熟、低产、低效”的定论,还将“减畜不减收”变为现实。在两天的现场验收中,来自省内外的畜牧业专家们看到齐刷刷、体壮毛白的第三胎羔羊,无不为之惊叹!

  青海畜牧看环湖,环湖畜牧看海北。作为全省畜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青海畜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海北藏族自治州自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建设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后,州委、州政府依据海北实际,把畜牧业划分为草地畜牧业示范区、半舍饲畜牧业示范区、舍饲畜牧业示范区,并从三大区域入手,不断探索创新草地保护与治理、饲草基地建设、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牲畜良种、畜种畜群结构调整、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农牧民生产组织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

  要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畜牧业发展的模式,闯出一条畜牧业发展的新路!海北州委、州政府周密部署,勇于挑起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创新发展重责。

  面对传统畜牧业生产效率低的“先天”劣势,海北州就如何突破瓶颈,实现现代生态畜牧业高效发展,重新审视和大胆探究。在我省独创的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成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藏羊繁育潜能,经过科学论证,首次提出并开始实施藏系母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试验推广项目。

  2012年,项目由州级财政投资286万元,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和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承担实施,州、县、乡政府和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在全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筛选10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组织适龄母羊200只,共计2000只,开展了期限为2年的藏系母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试验推广项目。

  在藏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项目领导小组的带领下,项目实施团队为了试验方案更加合理、易于推广,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多方咨询、查询大量资料,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团队深入项目户,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指定州、县、乡专人负责每个示范点的工作,从羊群选定、母羊补饲、疫病防治、接羔育幼和羔羊早期断奶、出栏等每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数据测定,确保了每个环节不出差错,掌握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为试验顺利推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2013年春,在海北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通过对藏系母羊科学饲养、统一配种、羔羊早期断奶和放牧加补饲养殖,顺利实现了羔羊六月龄出栏和母羊8个月一个生产周期的目标。

  海北州农牧局副局长保善科说:“第一胎羔羊的密集产出极大地提振了技术人员的信心,通过两年的严密组织和科学实施,全州选定的10个示范点相继传来喜讯。目前,2000只母羊两年共产羔羊5858只,成活5815只,胎均繁活率达98.7%,年均繁活率达145.4%;羔羊6月龄出栏平均体重35.37公斤;两年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多繁活羔羊2375只,成活率、繁活率分别提高7.5和59.3个百分点,效益十分显著。

  在此试验基础上海北州继续加大投资,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基地,于2013年、2014年在所属四县牧区新增43个“两年三胎”推广示范户、共8600只母羊,并同样取得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果。

  近日,通过现场查看、测定试验羊群、查阅档案资料、听取汇报、现场答疑等方式,海北州藏系母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试验推广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实施以藏系母羊营养调控、羔羊适时断奶及早期补饲、疫病防治等饲养管理技术为核心,缩短了藏系母羊繁殖间隔,实现了藏系母羊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两年产三胎的目标,年繁活率由86.1%提高到了145.4%。

  在验收现场,州农牧局调研员卢伟算了一笔账:10户示范户共繁活羔羊5815只,6月龄羔羊每只平均售价868元,共计收入505万元;成畜损亡降低了一个百分点,两年多存活成畜40只,每只按900元计,计3.6万元,两项共收入508.6万元,户均两年收入50.86万元。与传统养殖相比净增收入133.2万元,户均年增收6.66万元。

  从社会效益看,该项目实施对农牧民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必将产生直接影响。此项技术如果在全州全面推广,每年可向社会多提供羔羊96.15万只,多产肉1.68万吨,皮96.15万张,毛288吨,可增加产值8.6亿元。

  从生态效益看,通过项目的实施,统一产羔、集中养殖出栏,提高了母畜比例,减少了非生产畜数量,加快了畜群周转,减轻了草场压力,缓解了畜草矛盾,维护了草地生态平衡,从而提高草地生产力,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系统逐步趋于良性循环。另外,通过营养调控,可减少母羊和羔羊在天然草场的采食时间。母羊日均采食时间缩短了三四个小时,羔羊6月龄出栏,缩短放牧时间4—6个月,将使天然草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项目验收组专家高度评价,“两年三胎”项目实现了对藏系母羊繁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高寒草地现代畜牧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海北草原科学养畜热潮再起

  历史的每一次跨越发展无不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

  刚察县哈尔盖镇贡公玛村的切布藏,对自家“两年三胎”示范中所增加的收入感到特别兴奋:“我的200只母羊两年中产羔三次,共繁活584只羊羔,都在6月龄时出栏,平均卖到了790元,再加上多存活的成年羊全部收入46.48万元。两年间除去补饲成本,比较两年两胎净收入增加了8.88万元。

  2012年7月,海北藏族自治州以实施藏系绵羊科学养殖技术为切入点,以减少草地载畜量、实现草畜平衡为目标,在全州筛选10个示范点,每个点组织适龄母羊200只,实施了藏系母羊“两年三胎”高效养殖试验推广项目。

  到今年7月份,这10个示范点正好完成24个月、两年的试验周期。从牧户产羔、出售和直接收入看,切布藏还是10个示范点中收入少的一户,而最高的祁连县默勒镇扎沙村牧民旦扎西两年净收入达到了17.42万元,其他牧户均在10至16万元之间。

  “起初我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在州县乡技术人员的帮助下,200只母羊产出201只羊羔后,一下了轰动了周边,我也开始深信不已,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精细管理。等到第一胎长到6月龄时,我的羊羔比别人家的高出了20多斤,市场售价也高出近400多元。”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乡药草梁村的示范户朵连生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巨大的收益前,全州这10个示范户成了左邻右舍和周边牧民效仿的香饽饽。前来取经的、咨询如何养殖的、学着模仿的,还有自己掏钱要求技术人员指导的……一时间“两年三胎”热度巨增,激情点燃了海北草原。

  “作为示范户,饲料、技术和部分设施均由州县政府投资,如果明年没有项目支持,你们还会将‘两年三胎’做下去吗?”采访中,记者问询了六七户示范户,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自己投资也要搞下去,虽然辛苦一点,但能发挥自己世代做牧民的强项,收益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目前,海北州委、州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该项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相继于2013年投资384万元新建20个示范点(4000只母羊),2014年投资437万元再建23个示范点(4600只母羊),在全州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广大牧民的呼声,州县政府还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结合牧户自筹,在全州6438户养殖户推广放牧加补饲的养殖模式,使藏羊高效养殖规模达到74万多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