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把脉,“摸”出了什么?

29.06.2015  10:50

新华社发

  受国务院委托,6月28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审计工作报告,既是一份总结审计工作的成绩单,又是一份把脉经济社会发展的“体检报告”。那么,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有何亮点?审计工作又“”出了哪些毛病?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请他们对报告进行深入解读并提供解决“良方”。

  求解税收流失

  2014年度审计报告以较大篇幅披露了税费收缴执法方面的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一是征管不严造成税收流失。2013年至2014年,6个省的国税部门违规批准延期申报、缓缴、暂存过渡户等延压税款159.64亿元,其中2014年20.32亿元;10个省的国税部门纳税审核不严,少征37家企业税款3.18亿元;还有15个省的国税部门违规为104家企业办理税收减免5亿元。

  二是发票监管不严,药品购销领域偷逃税仍较突出。抽查的65家企业虚开药品销售发票200多亿元,偷逃税60多亿元。税务机关对其中36家企业从未进行过稽查,对其他29家企业的稽查也不到位。

  三是未及时足额收缴非税收入。至2014年底,中央非税收入有193.36亿元未收缴入库,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还贷准备金利息等61.34亿元,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中央分成128.76亿元,中央部门资产出租出借或处置收入3.19亿元。

  “当前,在财税体制改革大幕刚刚开启、各项措施蓄势待发之际,如果税收流失现象得不到制止,不仅影响了税款入库的及时性、充分性,而且更会导致一系列改革尝试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得到落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表示,通过审计发现税收征管实践中的漏洞,重视背后的制度成因,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才能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保驾护航。

  地方债新趋势须理性对待

  长期以来,地方债问题始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审计报告显示,至2013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负偿还责任债务中,需在2015年偿还的有1.86万亿元(占17%)。重点抽查的9个省本级、9个省会城市本级和9个县,2014年底政府负偿还责任债务余额比2013年6月底增加46%;今年以来增速放缓,3月底比年初增长0.1%(县级下降3.5%),但这些地区上年综合财力呈负增长的有三分之一,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券尚未发行,个别地区债务偿还出现困难。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主任郭彩云表示,从今年的跟踪审计情况看,2013年6月底以来,政府性债务呈现两个特点:一是2014年底比2013年6月底增幅较大;二是今年3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明显放缓,县级还有所下降。

  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呢?郭彩云认为,根据新预算法和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从2015年开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一些地方在2014年底之前加大了融资力度,这是前一阶段债务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随着制度约束的增强,可以预计债务增长将会得到合理控制。

  审计署税收征管审计司处长雷达也指出,从审计披露的今年第一季度地方债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已初见成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偿债压力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风险防控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点,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发挥政府债务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研究解决。”雷达强调。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