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13.02.2015  11:10

十二五”前四年,我们狠抓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这样强调。
为什么说就业是民生之本?那是因为,失业是影响群众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它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体现,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谐稳定。正因为它至关重要,省委省政府将它当作关注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十二五”前四年,在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就业背景严峻的形势下,我省就业创业发展一路突破,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越来越多的创业实体崛地而起,开启了新生活的大门。
就业寄托着百姓的幸福梦想,积淀了群众的温暖感受。“十二五”前四年,全省就业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新增城镇就业23.2万人,是“十一五”的1.3倍,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内。转移农牧区劳动力就业超过445万人次,年均超过110万人次。我省劳动者就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就业技能普遍提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形式呈增长势头,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基本确立。
有了好政策
创业梦想变成现实
好的政策得到落实,贴息贷款如源源“活水”注入,使得一批批追梦之人的创业梦想得以起飞。
【镜头一:贷款故事】 有了创业梦想,但是却苦于没有资金,大学生创业者李辉一度因贷款难几乎放弃创业梦。前不久,西宁市创新金融服务,推出爱心贷款,帮助李辉等3名大学生创业者分别贷到5万元,启动资金有了着落,李辉和伙伴们已经注册了以制作手机APP软件、微信公共服务号等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梦想,从这里起航。
【政策发力】我省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不断完善,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各地大力推进就业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我省通过落实帮扶政策,打造充分就业的社区,政府托底安置,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等,将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011年,我省下岗失业人员有1890人享受了税收减免政策,减免税达485.9万元;1339人享受了收费减免政策,减免费207.6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支付各项补贴6.25亿元。向4714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612.7万元。
●2012年,我省下岗失业人员有1931人享受了税收减免政策,减免税140.7万元;956人享受了收费减免政策,减免费54.64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支付各项补贴6.58亿元。向4672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426万元。
●2013年,全省共为2013人减免各项税收362.5万元;为1904人减免各项收费55.85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支付各项补贴7.3亿元,支付岗位补贴26754万元。向3966名下岗职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807万元。
●2014年上半年,全省为45076人减免各项税收2063万元;为1700人减免各项收费28.24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各项补贴2.52亿元。全省累计向19538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7261万元。
有了好平台
感受手牵手的就业服务
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平台,真正提高了就业者、创业者的能力。
【镜头二:精彩打拼】一张西宁手绘旅游图即将在今年5月与群众见面。这张地图的创意作者是青海环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辛荫庭和他的团队创作的。通过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培训,辛荫庭的创业梦正在变成现实。目前辛荫庭和他的团队正在一起探讨关于“大美青海智慧旅游软件系统”的进一步研发改进工作,通过这个集旅游资讯和交流于一体的微信平台,游客可以游览到西宁各大旅游景点,包括住在西宁、吃在西宁、购在西宁……精彩正由辛荫庭和他的团队创造出来。
【平台支撑】我省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普遍加强。就业服务机构不断健全,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719个(其中,县级以上经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76个),专兼职从业人员总数为1550人。全省366个乡镇,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265个,23个街道和307个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就业服务窗口,搭建了服务平台,部分服务平台配备了微机、复印打印、传真机、电子显示屏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主要职责、服务项目和各项规章制度,并挂牌上墙。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有了好措施
445万人次农牧民转移就业
十二五”前四年,转移农牧区劳动力就业超过445万人次,年均超过110万人次。目前,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我省农牧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镜头三:转移就业】湟中县的农户们在县就业局的引领下,利用农闲时节,打起行囊,来到诺木洪农场采摘枸杞增加收入,人均增收也由当初的几千元递增到上万元,这让长期只守着自家庄稼地的湟中县农户们新植了一棵“摇钱树”。大才乡占林村村民马启良对记者说,3年前采摘枸杞时,每人只挣3000多元钱,随着枸杞市场日益见好,人工采摘费用也提高了,2014年他家就挣回了21000多元,他和妻子组织村里的乡亲和亲戚数百人,由“个体”变成了“群体”。
【措施有力】全省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劳务输出规模和收入逐年有明显增长。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就业部门的措施得力,基层政策的扎实贯彻落实。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每年初与各州、地、市劳动就业部门签订转移就业和农牧民增收的责任目标,逐级分解,做到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确保了转移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不断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坚持稳定省内就业、拓展省外就业的指导思想,着重加强了与劳务协作地区和定点劳务输出企业的联系;第三,培养、扶持劳务经纪人发展,落实奖励措施,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四是畅通转移就业信息渠道,完善各项就业服务。五是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劳务品牌。六是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促进了转移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有了好服务
招人用人渠道更畅通
【镜头四:贴心服务】2014年大学毕业的陈潼,毕业时将档案转至了西宁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当他拿着派遣单到中心后,没想到在这里享受到了一条龙式的公共人才服务,陈潼说:“中心首先对我进行了实名登记,并详细了解了我所学专业、工作意向等信息,以后每次举办招聘会,都会及时通知我参加,还会通知我参加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这种服务很贴心。
【活动有效】在认真做好日常公共就业服务的同时,坚持每年集中开展六项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在每年春节前后,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利用每年1月至3月期间,开展以进城务工的农牧区劳动力和企业招聘用人为重点,帮助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春风行动”。利用每年5月的一周,以高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为重点,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招聘周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活动,为我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及民营企业招聘用人和各类劳动者求职搭建对接平台。以大学生需要的就业岗位信息服务为内容,开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周)活动。通过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的开展,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