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攻坚战:逐梦小康战贫困——2017年全省精准脱贫工作亮点回眸

13.02.2018  19:52

2017年,对青海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攻坚战场,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这一年,高原各族儿女迎难而上,接力前行,坚决打赢年度“翻身仗”,脱贫攻坚基础更加牢靠,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一年,都兰、同德、河南3县经受住了史上最严格的国家评估检查并率先摘帽。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两不愁”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这一年,实现525个贫困村退出、15.8万贫困人口脱贫,超额完成减贫目标。全省贫困发生率首次降到个位数,首次实现贫困县总量减少。

实现成绩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是全省上下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进步,更是全省干群合力攻坚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

聚焦:脱贫时不我待

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现状,我省扭住精准,实行挂图作战,提升产业水平,吹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号角。

有决心,更要干起来动起来。在制定出台“1+8+10”脱贫攻坚政策举措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办法和措施,全面构建了“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脱贫退出、成效考核、驻村帮扶、资金监管、督查巡查、第三方评估等保障机制,织密了脱贫攻坚制度“保障网”。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输不起的“政治仗”、“民心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包“战区”督战,8位省级领导分包8个市州,39名省级领导定点联系39个贫困县,实行重点督导,实现了重点县和片区县“全覆盖”。

扶贫不光有政策,还有不走的“工作队”。全省共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7865名,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全省10.9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6万户贫困户,实现了“双帮”工作全覆盖。

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坚持政府主导,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提升保障能力,确保扶贫政策与资金投入相匹配。全年落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4亿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4亿元(含援青资金1.3亿元),落实扶贫贷款及“530”小额信贷34.3亿元,贫困户户贷率达到34.5%。

夯基:精准施策补短板

扶贫开发是一项补短板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事业心,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基础先行,破解瓶颈。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63.5亿元,乡村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饮水安全提升、电网改造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持续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保险扶贫等扶贫项目扎实开展,贫困地区尤其是基层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增强了发展后劲。

社会保障,民生兜底。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两不愁”目标有望提前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1%,贫困群众住院自费比例降到平均6%,全省近2/3的农牧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90%以上的贫困户有安全住房,“三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造血扶贫,激发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创新开展“青春创业扶贫行动”,截至2017年年底扶持1100名青年创业,带动8017名贫困人口和青年增收。同时,引导贫困群众革除陋习,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使“我要脱贫”成为贫困群众的主流意识。

重点:激发脱贫致富内在动力

去年,我省以“百日攻坚”、“决战黄金季”、“夏秋季攻势”、“收好官、开好局”专项行动为载体,突出关键领域,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见效。

易地搬迁实现贫困群众“安居梦”。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实现人口梯度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7年2.5万户9.2万人易地搬迁安置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总工程量的70%。

扎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和“双百”精准扶贫行动,累计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5.8亿元。

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驻村扶贫引导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精准“靶向疗法”,引导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按照县有优势主导产业、有扶贫产业园,村有集体经济、有光伏电站、有致富带头人,户有稳定增收项目的“六有”标准,结合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从促脱贫、稳发展、强改革的角度,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发展。

富民产业打造增收“聚宝盆”。提前三年实现有意愿有能力的42.63万贫困人口到户产业全覆盖,14个扶贫产业园、52个乡村旅游项目稳步推进。生态产业开辟脱贫新路径,新增贫困人口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2.53万个,发放工资5.22亿元。(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