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西宁市儿童发展规划统计监测报告

11.09.2015  17:45
  2014年是《西宁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的第四年,全市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直面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谋求转换促进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动力,实现了经济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性发展局面。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5.78亿元,增长13.5%。现根据2014年西宁儿童发展状况重点指标监测数据,对西宁市儿童发展主要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一、《儿童发展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2014年西宁市总人口为229.07万人,其中0-18岁少年儿童为47.37万人,占总人口的20.68%。《儿童规划》涉及儿童与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以及法律保护等5个领域。 
  (一)儿童与健康
  儿童的生命健康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尺。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把儿童保健工作作为长期重点来抓,儿童保健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2014年,全市财政支出妇幼保健经费1599万元,增长56.61%;防治防疫经费支出2873万元,增长10.59%。
  1、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降低。2014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为8.26‰,比2013年下降0.56个千分点,其中城市5.87‰,农村9.46‰;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89‰,比2013年下降0.67个千分点,其中城市6.85‰,农村11.41‰。
  2、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逐步推进。为了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市继续完善各种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新生儿产前检查率和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提高。2014我市孕妇产前检查率为99.43%,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婚前医学检查率为3.17%,比2013年提高0.57个百分点。
  3、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些传染病,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为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工作,针对儿童的一些疾病已经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儿童基本生命健康权利得到了保障。2014年,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均维持在98%以上,已达到终期监测目标。
  4、儿童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儿童体质进一步增强。儿童营养水平可以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年龄段都可以达到理想的身高和体重。2014,全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4.7%;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64%,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为0.5%,都保持在较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86%(目标为7%以下),低体重患病率为1.64%,低于目标5%以下。
  5、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我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6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64%,其中农村为96.56%,城市为96.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55%,在控制线4%以下;0-4月以内的婴儿母乳喂养率为93.99%,比上年降低0.78个百分点,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81.69%。
  (二)儿童与教育
  2014年,我市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8%。
  1、学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2014年,全市共有幼儿园364所,比2013年增加5所;在园幼儿数7.13万人,其中女童3.33万人,比2013年分别增加938人和178人;在园幼儿教师2756名,比上年增加21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5%,学前一年儿童毛入园率98.5%。
  2、义务教育工作持续巩固。2014全市共有小学170所,在校生15万人,全市小学专任教师5034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5年巩固率达到99.99%;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40所,在校生12.19万人,专任教师11150人;全市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三年巩固率为98.5%。
  3.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2014年, 全市共有高中阶段在校生4.52万人,比2013年增加1.73万人,增长3.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06%,比上年提高12.06个百分点。
  4、家庭教育情况开展良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现阶段经济大潮冲击下,面临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或偏离的实际情况,开展和创建家长学校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是学校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探讨优化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2014年全市共有各类家长学校数1106个,家长学校达标率为100%。家长学校当年培训学员28000人次,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为85%,未成年人家长家庭教育知晓率为85%。
  (三)儿童与福利
  福利保障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城乡各种收养性福利事业单位7个,其中,儿童福利机构2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1个),职工人数105人,床位数180张。残疾儿童康复的专业服务机构2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4个。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为: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机构抚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困境儿童(2431名)每月150元。
  (四)儿童与社会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不断营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全市儿童的生存环境得到显著提高。
  1.儿童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2014年,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为3398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平方米;农村改水受益率为102.8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16.6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67%,
  2.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14,全市有儿童校外活动场所5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博物馆13个,公共图书馆6个,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14%;拥有电视台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5%;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16.96%。各种文化设施的建设,使全市儿童生活的文化环境得到优化,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同时,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网吧、网络、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地净化了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
  (五)儿童与法律保护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就保护儿童权益法律知识加大宣传,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保护儿童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积极开展“法制进校园”等活动,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加强,儿童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2014年我市有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机构16个,建立少年法庭8个,得到法律援助的妇女儿童1364人。全市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作案人员的比重为7.25%,比2013年下降2.64个百分点,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儿童所占比重为4.8%,比2013年增长2.3个百分点,因此仍然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宣传和防范措施,进一步强化儿童的法律意识。
  二、《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和城市儿童生存状况依然存在差距
  城市与农村相比具有基础设施、收入、社会保障等多种优势,在儿童医疗保健、基础教育、卫生环境、安全饮用水等方面,农村儿童生存状况依然落后于城市,农村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农村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近年来稳中有降,但下降的速度不快,有时甚至反弹,距离2020年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出生缺陷发生率还需降低
  2014年,全市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3.3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水平还较高,一是由于西宁市没有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该项工作发展滞后,群众接受筛查的能力也有限,二是由于婚前医学检查率偏低,因遗传或父母隐性疾病致使出生缺陷发生机率风险增大。        
  (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给儿童事业带来新课题
  一是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为儿童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全市流动人口的总量不断增多,在计划生育、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教育、社会治安、防止儿童意外伤害、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增大。二是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多,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儿童容易偏离社会正常轨道。三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留守儿童的增加,留守儿童在身心、学习、成长方面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三、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保证《西宁市儿童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级政府及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实施“规划”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对“规划”的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尚未达标的目标提出可行性建议,各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应建立起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市妇儿工委要求,定期报送相关工作实施进展情况,全程严格监督各项指标执行落实情况,保障“两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注重向农村倾斜。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加大对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树立“儿童优先”的意识,贯彻“儿童优先”的原则,在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性,保证儿童事业发展涉及的教育、卫生、文化等所需经费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距,为全市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推进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进一步抓好妇幼保健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络,为广大妇女儿童特别是孕产妇保健、孕产妇住院分娩、儿童计划免疫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是加强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建设,对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建筑和仪器设备进行标准化建设配备。机构以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为主,同时向辖区妇女儿童提供特色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切实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二是进一步健全妇女儿童社会综合管理模式。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四)提高人口素质,防止或减少出生缺陷。儿童事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出生缺陷、残疾、疾病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这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而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是工作的重点。一要普及婚前保健,鼓励婚检,加强婚育咨询指导,减少高龄妊娠生育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二要加强妇女孕产期、哺乳期的保健管理,并将营养指导纳入保健内容。三要加强女职工和农村妇女孕期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 
   (五)加强监测统计工作,更准、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发展规划。各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监测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大对《规划》监测评估的投入,建立常规性、连续性的监测评估制度,职能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完善监测中的难点和空白点,对尚未达标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政府制定儿童发展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