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对症开方精准扶贫

02.06.2016  05:43

  青海新闻网讯 随着精准脱贫的推进,近几年来,连湖村村民的收入方式、思维方式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今后的他们将要告别单一的收入方式,不会再出现有思路没出路、有技术没资金等方面的困扰。他们把“脱贫”的目标,牢牢根植于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扶贫产业上,纵使任务艰巨,亦让人们踏实:

  ——家庭式旅游接待项目:2016年10月底完成建设,具备旅游接待功能;

  ——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工程:2016年10月底完成建设;

  ——猪、兔、鸡养殖:2016年6月底完成良种引进投放;

  ——温室大棚种植:2015年5月底前完成温室大棚租赁,整修,具备种植条件。

  ……

   【抓住良机】

  一块清晰明了的脱贫项目概况展板,一幅德令哈市脱贫攻坚作战工作进展图,一行行贫困户家庭情况简介……当记者走进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连湖村村委办公楼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一块块关于精准扶贫的展板。走进办公室,只见驻村干部达那青正在给村民解释目前工作需要提交的相关资料,还未给村民交待完相关事项就有电话打进来咨询。

  达那青还没来得及给记者介绍连湖村扶贫的大概情况,党支部书记吴旭红便拿着一沓项目资料来找达那青,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吴书记顾不上歇口气,就详细地给记者介绍起连湖村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情况以及目前该村的扶贫工作进展。

  村民收入结构单一,生活单调。这是“90”后大学生村官吴旭红初到连湖村时的第一印象。2013年吴旭红参加青海省大学生“村官”考试,自此和海西结缘和连湖村结缘。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干练的办事风格,最终赢得了组织和村民的信赖,被村民全票选举为连湖村党支部书记。

  在进村入户调查时,吴旭红了解到,绝大多数村民都渴望外界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致富信息和平台,鉴于能力、学历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村干部多了解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哪怕是提供一个思路,都能为他们早日走上致富之路提供帮助。看着村民们殷切的目光、信任的神情,吴旭红深感自己形单力薄,凭一己之力又能为村民做些什么呢?正在一筹不展之际,传来了要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好消息,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机遇更加坚定了吴旭红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入户探情】

  三年前,吴旭红来到连湖村时,村民每年的主要收入基本都来源于自家的土地,当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这里时,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扶贫工作队进驻连湖村后,在村“三委”的支持和配合下,走访、入户调查,仔细把每位贫困户家的家庭情况详细记录下来。通过“看房、看粮、看有无高中以上及大学生、看技能、看有无残疾病人或重病人”五看来了解这些贫困户家的基本情况,再通过“问贫困户本人、问村社干部、问左邻右舍”,深挖贫困户致贫的根源。

  随着一次次走访和一张张表单的完善,吴旭红和同事了解到:因病致贫、缺少劳动力和技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微薄,成为制约贫困群众按时全面脱贫的“短板”,这些关于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汇总后,为连湖村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吴书记来啦?快进来,进来坐。”李秀兰抱着四岁生病的孩子把我们迎进屋子。

  “领回来的猪苗这两天怎么样?有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吴旭红一进门便问到。

  “好着呢,挺欢实的,一个比一个吃得多。”李秀兰说道。

  原来她们谈论的正是5月20日村里发放的第一批猪苗,这批30头猪苗分给7户人家饲养。按每家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承载能力自己打申请报告领取,李秀兰正是这其中之一。记者从吴书记那里了解到,这些猪苗来自猪苗防疫较有保障的盛康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仔猪品种好,出售前已经打过一次疫苗,这样可以给贫困户降低很多风险。如果在养殖的过程中猪生病了,都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上门免费指导,疫苗也是由柯鲁柯镇兽医站免费为养猪户提供。这批猪达到出栏标准后,养殖户可以自己出售,也可以通过村委会由合作社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回收。

  饲养猪苗对于这些农户来说是发家致富的起点却不是终点,让她们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体会到致富的乐趣,掌握经验,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幸福感,这样他们才可以坚信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三年前李秀兰家里虽不是很富裕,但却是殷实之家。上有58岁的老母亲,虽患有慢性病长年服药,但在经济承受范围之内,下有15岁的大儿子正在读书。王生刚是李秀兰的丈夫,这位肯下苦力朴实能干的农家汉子,农忙时在家种种地,闲了外出打点零工,家里的日子还算殷实。然而,小儿子一岁四个月被诊断出脑瘫后,为了给孩子治病,用完了家里所有积蓄,一家人的生活也由此陷入贫困状态。

  李秀兰告诉记者,小儿子1岁多时还不会站立,也不会说简单的词语,当时也没有在意。有一次孩子感冒较严重最后发展成了肺炎,转院到西安治疗时,才知道孩子出生时由于缺氧造成局部脑瘫。

  “为了给孩子看病只要听说哪里能治疗、能治好我们都会去试试,在朋友介绍下我们带孩子做了针灸治疗,这一扎就是一年,每天70块针灸费,加上来回车费一年下来就花了近3万元。钱花了,孩子也受了不少罪,但是病情却没有起色。现在我们不折腾了,打算筹集些钱带孩子去北京专科脑瘫医院好好治疗。”李秀兰难过地对记者说。看着她费力地抱着四岁的孩子记者一阵心酸。

  “家里有个生病的孩子需要照顾,孩子爸爸一个人打工挣的钱,既要维持家用又得留出给孩子看病的钱,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凑够看病的钱。现在不一样了,镇里村里的领导经常到家里看看问问,有啥好事都想着我们这些贫困户,现在生活也有了盼头。今年我们家领的十头猪崽,有两头是免费发放给我们的,剩下的八头以市场价格的50%卖给我们,光这一项就为给我们节省了差不多4000多块钱。根据去年的养殖经验,我们家今年养的十头猪七个月后就能挣10000余元,这足以维系家庭开支,给孩子攒钱看病也有了指望。”说到这里时李秀兰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精准开方】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反复琢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吴旭红觉得,这是连湖村脱贫致富的“法宝”。精准扶贫,主要在一个“精”字,摸清底数方能帮贫困户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

  同样是因病致贫,但李秀兰家的情况和其他贫困家庭略有不同。两口子年轻力壮,有能力有干劲,可是家里小儿子患病需要一个人寸步不离地照顾。根据“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人施策的方案,想办法让李秀兰在家也能创收,驻村干部、村委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和每个家庭成员的不同特点共同制定了精准脱贫措施:帮助联系让长子劳务输出,为次子申请大病救助,李秀兰可以边在家照顾孩子边养猪,适当地补贴家用,李秀兰的丈夫年轻力壮在蓄集承包了150亩地,村委帮他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与李秀兰一样,驻村干部和“三委班子”对处于贫困现状的19户,都是按照“一户一政策”,针对这19户精准扶对象,分析每一户贫困户致贫的原因、致富愿望,精心制定帮扶措施,帮贫困户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

  64岁的赵元国没想到这个岁数,生活还能迎来新的转机。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儿媳妇改嫁的伤痛之后,想着老两口的日子也就这样了。最让他们发愁的还是两个孙女,一个还在上小学,一个刚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没有学历、不懂技术,没有技能,出去打工也只能干些粗活。就在老两口为大孙女一愁不展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来了,他们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赵元国家正是劳动力青黄不接的时候,针对他家的现状,驻村干部和“三委班子”开出化解穷根的方法是,让他家大孙女去学一门技术,经过多方奔走联系,赵元国的大孙女今年年初在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入学。

  “现在给我们的政策真是好,大孙女上了技校,能学一门手艺。上学期间住宿费,学费全免,每年还有2000多块钱的贫困补助。两年后一毕业就能带着工资实习,还能找到一份工作,孩子总算有了好的出路。好事不止这些呢,大孙女上学了,政府还为老伴、小孙女和我办理了低保,这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赵元国老伴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一社村民赵希才患有眼疾,有了村里量身为他订制的一万元医疗费用扶贫计划,他眼睛的康复也指日可待。不仅如此,赵希才的媳妇这几年经常在温室里打工,对于温室种植有丰富的经验,通过申请发展产业,村里还免费为他们家盖起一间蔬菜温室。

  事无巨细,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样精准的量身定制在连湖村的19户精准扶贫对象身上比比皆是。精准扶贫最终的目标是要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并以源源不断创新和进取精神掌握经验技巧,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挣钱能力和对以后当生活面临风险时能够从容面对。

  轰鸣的挖土机声、卸钢筋声、泥沙搅拌机声离记者越来越远,一辆辆拉着建材的拖拉机从身边飞驰而过……在这片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以后的致富路村民们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