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福星:村“两委”班子

24.01.2019  08:44

  青海新闻网讯 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14万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万元,合作社分红243.48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850万元……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城往西约70公里,有一个村集体经济繁荣、群众人均收入高的村子。这里的群众除了打工增加收入,这两年还能收到一笔可观的分红。泉吉乡宁夏村凭借着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成功地摆脱了多年贫困带来的困扰,也为刚察县提供了可复制的脱贫经验。

  1月9日,记者来到宁夏村。这里海拔3300多米,有92户433人,是一个纯牧业村,他们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让记者感到吃惊。

  眼前茫茫大草原上肥壮的羊群正在觅食,这是“我们存栏的后备母羊群,2018年我们出栏了4959只羔羊,出售羊毛5635公斤,光这一项收入就达到318万元,除去一些开支,给31户股民分红243.48万元。”宁夏村村主任更兴才让自豪地说。

  除了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周转母畜、公共草场租赁等产业外,宁夏村还在县城建起了宾馆、火锅城、铺面等,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850万元。

  这个以前单纯靠放牧为生的小小牧业村,村集体经济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更兴才让的介绍中获得答案。

  2007年以前,宁夏村村集体经济为零。2007年在夏季草场修了热水至江仓铁路,当时国家为占用草场补贴了50万元,这为宁夏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村集体经济就此实现破零。

  2010年至2013年,宁夏村在县城陆续购置了11间商铺。

  2017年村集体经济开始壮大,2018年全村牧民以入股的形式在县城瓦颜路购置商铺12间,商铺出租,已收益9万元。同时,利用扶持发展非贫困村集体经济资金40万元,购置适龄生产母羊400只,照按照“投羊留羔”的方式周转。在哈达滩和满池路的90公顷公用草场收益2.88万元。

  这样的发展历程虽不能说波澜壮阔,但是从中我们能发现村党支部书记才保的眼光和魄力。

  才保是个40多岁的藏族汉子,因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凭着敢想敢干的性格,在他的带领下,宁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几年我压力很大,不敢有一点马虎,只想让我们的村集体经济能更上一个台阶。”才保坦言。

  在刚察县城藏城核心区不远处有两栋三层楼房。才保告诉记者,这两幢楼是2016年北京神华集团投资700多万元、宁夏村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加上群众入股建成的。一栋楼房我们装修成了家庭宾馆自己经营,旁边的那栋我们交给别人经营,每年收取4.2万元的租金。

  25岁的公毛吉在这栋楼的迎宾楼火锅城当服务员,正是这份固定的工作给她带来了如今的好生活。 “来这之前家里就靠我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但打工收入很不稳定,还要常年在外漂泊。2018年,经村里介绍我来到这里当服务员,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公毛吉高兴地说。

  “像公毛吉这样在火锅城当服务员的宁夏村还有12个人,重点是贫困户家庭的子女。”更兴才让介绍。

  75岁的扎洛是宁夏村土生土长的牧民。在他们一家人眼里,宁夏村“两委”班子就是他们的福星。“2014年合作社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我就把自家83公顷的草山租给了合作社,每年有2.49万元的租金收入,另外,我还是合作社的放牧员,半年的放牧工资有6000元,去年的收入达到了3.09万元。”扎洛脸上洋溢着喜悦。

  “以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主导,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多点开花、多面受益,进一步壮大宁夏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效果,值得在全乡推广。”泉吉乡党委书记李万录说。

  “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我们为全村牧民购买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统一上交了水费等,还为他们的牛羊买了保险,村里去年分红200多万元,我们相信宁夏村的明天肯定会更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会更加红火!”更兴才让的话语里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