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开通“私人订制”致富路

13.08.2015  10:55

  我省推进精准扶贫工程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在经历短暂的高温天气后,开始逐步降温,而老刘家的院子却仍然热火朝天。老刘和老伴在厨房一个切菜、一个炒菜忙得不可开交,两个女儿则跑前跑后忙着上菜招呼客人。自打湟源县波航乡麻尼台村前年实施易地搬迁,村民老刘一家不仅搬进了新居,摘掉了穷帽子,更让致富梦成真。

  “这一年四季,不是自己给自己放假的话,根本闲不下来,订餐电话从未间断过,这不内蒙古的订单都来了,提前两周预订餐位。”老刘边说边忙着接电话。

  据客人反映,老刘的农家园干净温馨、菜品味美有特色,吃了一次还想吃第二次,所以想尝老刘手艺不提前一星期预订根本进不了小院的门。

  而老刘的介绍更让人“眼馋”。去年他家农家园的利润达20万元,今年有望能达到30万元。就是这个原先全家一年收入不足万元、总为吃喝发愁的贫困户老刘,目前成了赫赫有名的“土豪”刘大厨。当回忆过去的生活,老刘百感交集。

  湟源县波航乡麻尼台村旧址位于波航乡东北8公里处浅山区,全村103户357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村民们辛苦一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此外,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行路难、就医难、饮水难、娶亲难、上学难。

  2013年,在湟源县政府的协调下,该村实施了整村易地扶贫搬迁,95户安置到距离县城1.5公里处的纳隆村和纳隆口村接合部,8户自主搬迁到县城。

  麻尼台村支书祁永俊介绍:“想搬搬不下来和搬迁后返贫,是易地扶贫搬迁最常出现的问题,为了真正扶贫致富,麻尼台村委会和湟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根据村里实际情况拿出了对策。”

  2013年,湟源县政府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3994.99万元,让村民舒舒服服地搬进了砖瓦结构、设施配套、水电暖齐全、充满现代化的新居。

  为了防止村民返贫,村委会和县扶贫办根据每户特征,量身拿出了“私人订制”式扶贫方案,让村民人人有脱贫的一技之长,能靠自身能力和努力永远告别贫困,踏上致富小康路。

  老刘原先在格尔木当兵时在炊事班服役,退伍后虽有特长但没有用武之处。易地搬迁后老刘借助地理优势开起了农家园。来之不易的机会让老刘十分珍惜,在一家人的精心经营下,“刘大厨”一展技能,走上了致富路。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老刘说:“不说远的,明年我准备把只有一层的水泥房扩建成二层,农家园升级为三星,并增加住宿接待,打造吃住一条龙服务。”

  除了老刘,麻尼台村农妇寇永萍一家,也通过村里订制的专属她家的生财之道,奔上了小康。

  30岁的寇永萍与丈夫育有两个女儿,孩子小不方便外出打工,但闲在家中总不是个事儿。

  今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寇永萍将自己130平方米的住家打造成了旅游接待点。就地从业,照顾孩子、收拾住家、增加收入一样都不少,样样都干的小有成就。130平方米的住房收拾的干干净净,wifi、电视、淋浴房、卫生间一应俱全,现代与乡村风格的结合,再加之寇永萍一手“田园厨艺”,客人络绎不绝,单7月份盈利5000余元。

  而丈夫在参加扶贫部门组织的电焊技能培训后,拿到了电焊执照,现在外出做工一天能挣200余元。他感慨:“每次看到电焊扬起的火花,就觉得如同全家美好的生活,顿时满心欢喜干劲十足。”

  今天,那个深居大山的波航乡麻尼台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庭院、清洁的自来水、硬化的巷道、农电进户、配套排洪渠、文化广场、垃圾箱、果皮箱,俨然时尚的村落。

  更叫人欣喜的是,村里正在组建旅游公司,计划打造麻尼台村旅游配套产业,开创更多观光景点和游客参与度高的互动节目,使顾客“愿进来、留得住”,切实发展乡村产业,让“贫困”永远消失在麻尼台村群众的字典里。(芈峤)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