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真:春风已到下拉边

10.03.2016  11:29

   “几年前,我们村可是县上有名的贫困村!”望着山坡下一排排的二层小洋楼,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下拉边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德感慨万千。“通过国家的扶持,我们发展了拉面经济,短短几年间,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800元,是全镇第一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在下拉边村,村民们靠着脚下的土地,多年来都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一个人就3分地,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是一千块钱!”年过花甲的韩乙四夫摸了摸花白的胡子,叹了口气。

  2011年,政策的春风吹进了大山深处的下拉边村,也吹开了村民们紧锁的眉头。

  “之前我们大家坐到一起,商量村子的出路。大家都觉得,咱们尕撒拉(撒拉族群众自称),还是开拉面馆好!”马玉德告诉记者,在向县就业局申请免费培训的项目之后,村民们积极参与了为期40多天的培训。学了手艺的高兴劲儿还没缓过来,贷款的好政策又摆在了村民的面前。

  “原来一直在外面打工,有时候活多了,一个月能挣3千块钱。可一家7口人,日子还是困难!后来在村上学了手艺,靠着贷款,我和亲戚在浙江省温州市合开了一个小饭馆,去年挣了6万。”聊起近几年的新生活,马国庆喜笑颜开:“今年要是能再贷款,我就想自己开个店!”

  像马国庆这样,通过政策扶持走上致富路的村民在下拉边村并不是少数。仅2011和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县政府以“五户联保、联户餐饮”的方式,两次发放贷款1532万元,按每户10到15万的比例先后帮助100多户村民走出了大山。也就是这一时期,拉面经济开始成为下拉边村发展的重头戏。

  今年55岁的马辉英是村上的致富带头人。早在七八年前,他就去四川省成都市开起了拉面馆。“不出去不行,靠种地,外出打工,一年也就挣一两万元,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拉面馆一年的收入有七八万元。”马辉英笑着说。2014年,通过15万元的贷款,老马扩大了店面的规模,收入也稳稳地增加了一倍。“这几年,我又带着我的几家亲戚走了出去,他们有贷款扶持,开个店不难!”

  除了开拉面馆,不少村民还开起了宾馆、干起了牛羊育肥……

  有近1500人口的下拉边村劳动力有700多人。到去年,全村劳务输出近500人,外出创业、开店的有465人,劳务总收入847万元,占总收入的73%。

  “当初我们都觉得开拉面馆能行,可谁都没想到我们能发展得这么快。相比其他村子,我们起步算晚了。”马玉德笑着说起了今年的打算:“现在我们正在和信用社协调,如果贷款能够到位,我们准备再送出去40户村民!”

  “第一年打工,第二年计划,第三年自己当老板!”回想下拉边村近几年的发展,村民们风趣、自豪地说:“有技能培训、贷款扶持等惠民政策,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