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猴年春晚总导演吕逸涛:春晚不能只有欢乐
吕逸涛
2月18日,人民日报刊文《春晚,在艺术追求中承载文化责任——访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吕逸涛及策划甲丁、秦新民》。猴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吕逸涛称,今年春晚非常明确地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在第一个节目中正正堂堂地亮出来了,猴年春晚的创作实际上是对春晚理解的高度比以前更高了,春晚已经不仅限于让大家欢乐,同时也在欢乐中感受自己的生命进程、国家的发展。
文章如下:
尽管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娱乐方式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但是,2016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仍然是许多人在除夕的第一选择——收视率较2015年春晚增加,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在陪伴中国人走过的30余年中,春晚也经历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从一个个小家庭的电视荧屏,到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关注的公共话题,春晚承载的期待越来越多,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这决定了它在艺术追求之外,必须不可推卸地肩负起民族文化发展的责任,进而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围绕春晚正在经历的这些变化,本报记者采访了2016年春晚总导演吕逸涛,策划甲丁、秦新民。
以“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为创作核心
记者: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30余年。每年的春晚,观众都希望能看到跟以往不同的新鲜东西,作为创作者,你们认为今年春晚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吕逸涛:每年春晚的第一个歌舞节目就是这一年春晚定位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创意定位、风格定位,还是立意定位。今年春晚非常明确地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在第一个节目中正正堂堂地亮出来了。当然,以前春晚的开场歌舞节目也都是正能量的体现,但内容和表现的方式都不太一样,因为每个导演的呈现风格不太一样。以往的春晚更多地注重欢乐、祥和、喜庆,今年在欢乐、祥和、喜庆中还更加注重国情和民生,表现在第一个节目上,主题的呈现也非常明确。
秦新民:今年春晚最主要的创新就是特别强调突出主题和主线。以往春晚的主题,一般仅是表达当届春晚的特征,以此来区别每年的春晚。可以说过去春晚的主题主要有3个作用,一是作为年度识别;二是作为一个节目的标题,每年的标题不一样,是一个身份识别;三是营造欢乐祥和的氛围。从根本上说,春晚其实是泛主题的,它的主题就是年节主题,喜庆、欢乐、祥和,整个氛围就是把年味渗透到整个春晚中。今年春晚明确提出把“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作为整个创作的核心,围绕它来结构晚会、设计节目、编排节目、包装节目,从而形成春晚大餐的菜单。
记者:今年的春晚为什么如此强调主题、突出弘扬正能量?
甲丁:每一届春晚导演表达理想和艺术诉求的方式都不太一样,可以循序渐进,也可以先声夺人,我觉得今年是时候选择这种表达方式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特别需要正能量,春晚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就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
秦新民:有人说春晚是中国人的新年俗,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元素。春晚就从一个小家庭的电视屏幕走向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关注的事件,它受到的期待越多,承载的东西也就越多,大家都在关注它,大家都对它产生了情感投射,我认为它就已经变成了公共话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的意识形态、国家的话语、国家的风范必然要在其中有所体现。
以民族记忆抒发家国情怀
记者:从策划到创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今年的这种创新是如何实现的?
甲丁:人生是由无数个记忆片断组成的,一年也是这样,组成一年的是很多记忆点。每个个体都有很多记忆,作为一个国家,能够有集体记忆、共同记忆的其实就是特别重要的一些节点。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偏重于让大家乐呵,但实际上过年的时候人们有两个心理诉求,一是要喜庆,二是感受自己的生命。今年春晚所做的就是通过用国家民族一年来大事、喜事的串联,让大家觉得这一年跟往年不一样。
吕逸涛:我们选择了2015年的国家记忆和国民记忆来完成春晚的呈现,恰恰这个方式让大家在观赏它的时候感受到自己在2015年的存在感。每个人在回顾一个场景、听一首歌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在那时那刻在做什么,这也正是我们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立意基础。今年春晚的创作实际上是对春晚理解的高度比以前更高了,春晚已经不仅限于让大家欢乐,同时也在欢乐中感受自己的生命进程、国家的发展。
秦新民:今年春晚的创作思路是根据主题来完成晚会应当具有的一系列要素。以前,春晚就是40个左右的节目,晚会的结构和节目的创作都有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今年则不一样,所有节目创作和编排都是按照主题、主线对位,比如春晚分为4个节目群,“共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共抒中国情,传承民族魂”“东西南北中,共舞中国风”“共享中国年,全民大联欢”,每个节目群的节目在内容上都是从不同侧面来体现相应的主题。这个变化是从最初的设计理念的改变到最后操作中相应的改变。
记者:从播出后的收视情况来看,今年春晚哪些节目的收视效果更好?这是否符合春晚一贯的收视规律?
秦新民:一般来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首先是喜剧类,比如相声小品,因为过年大家都需要欢乐。第二,真正从真善美的角度做到极致的节目,既包括情感也包括美感,也是很受欢迎的,比如舞蹈《千手观音》。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人过年时有一个最根本的心理定式,就是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进行充分的情感释放,因此,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节目总是最受欢迎的,今年的春晚也不例外。
吕逸涛:今年春晚收视情况最好的节目是小品《将军与士兵》,这虽然是一个小品,但它的喜剧成分其实并不多,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抒发了一种豪情,而这种豪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必须有的,从而让大家对这个作品产生了认同感。另外,歌曲《父子》打动了很多人,原因也在于让观众在合家团聚的时刻感受和抒发了亲情。
甲丁:30多年来,春晚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无论是歌舞节目还是语言类节目,都毫无例外的是呈现出强大正能量的。歌曲方面特别典型的是《爱的奉献》《我的中国心》《故乡的云》《乡恋》等,语言类节目更是如此,比如《虎口脱险》。往往当时我们认为特别时尚的、代表最时髦的审美偏好的节目,却只是一带而过,时间长了大家就很难记忆起来了。相信今年的节目也是一样。
春晚还应承载文化责任
记者:观众对今年春晚创新的接受度怎么样?
甲丁:每个人的观赏诉求不一样,春晚更多的是顾及大多数人的观赏诉求。还有就是大家已经习惯了春晚以往的呈现和风格,当我们把另一种样式和风格呈现出来的时候,观众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秦新民:春晚现在的诉求是一种陪伴。我觉得除了艺术理想之外,春晚还应该承载我们的文化态度、文化责任、价值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通过艺术表现让大家乐于去感受和接受,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进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