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对话:职业乞丐该不该帮

27.11.2014  13:28
核心提示:   他们衣着褴褛沿街乞讨,可在这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旅游旺季三个月有的人能赚10万元;   他们或残疾或孤苦,看上去非常值得同情,殊不知,他们的家里已盖起了新楼,每天“上班&rdqu

   他们衣着褴褛沿街乞讨,可在这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旅游旺季三个月有的人能赚10万元;

  他们或残疾或孤苦,看上去非常值得同情,殊不知,他们的家里已盖起了新楼,每天“上班”还雇了专人负责接送;

  他们或是老人或是母女或是学生,甚至是孕妇和丢了路费的驴友,可这只不过是他们双面人生中的一面,装可怜要到钱后他们会去餐厅大吃大喝;

  ……

  城市里的流浪乞讨人员,本该是最值得全社会关注、关爱的一个弱势群体,但如今,在这个群体中却出现了大量职业乞丐,而且已经占到了流浪乞讨人员的九成。

  职业乞丐与真正的流浪乞讨人员真伪难辨,越来越多的市民受“不给钱于心不忍,给了钱又怕上当”两难心理的困扰。

  一方面,民政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而另一方面却是职业乞讨人员越来越多,依法救助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当“乞讨”成为一种职业,我们该如何对待职业乞丐?

  当爱心遭遇欺骗,关怀变成纵容时,城市的管理工作、社会救助工作如何破解乞讨业畸形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难题?

  连日来,晚报记者追踪城市职业乞丐,为您揭秘他们的双面人生,与您一起探讨面对职业乞丐,我们该怎么办?

  晚报扫描职业乞丐双面人生

  扫描画面一:

  乞讨20多年已变成全家摇钱树

  在我市西门口,每天清晨人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对父子,年迈的父亲用一辆手推车将身患残疾的儿子带到繁华地段,然后将一个黑色的口袋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之后就匆匆离开。因为儿子属于肢体残疾并伴有智障,所以趴在地上讨要时得到了很多市民的同情,当到了天黑的时候,该名父亲再次用手推车载着儿子离开,而此时儿子脖子上的布袋里面已经装满了人民币,甚至还有美元。据了解,这对父子来自于湟中县拦隆口镇,儿子今年已经43岁了,身患残疾一直靠乞讨为生,他的乞讨人生算起来已经有20多年了,靠着儿子乞讨,家里盖起了新楼,家庭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如今还专门雇了一个人负责每天用小推车接送儿子“上班”。

  扫描画面二:

  大头娃娃旅游旺季三月赚10万

  每一年的旅游旺季,西宁不仅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一些外地籍的职业乞讨者也纷纷赶来捞金。其中外号为“大头娃娃”的何某父子和外号“白毛”的孙某最为典型,他们长期盘踞在西门口水井巷讨要财物。据知情人介绍,“大头娃娃”父子来自于湖北,每年旅游旺季就会来西宁乞讨,为了博取众人的同情,父亲就会让身患重病的“大头娃娃”在烈日下暴晒,如此一天下来,收入非常可观。此外据“大头娃娃”自己承认,在西宁街头乞讨的三个月时间内竟然讨要到了10万多元。

  扫描画面三:

  行动不便乞丐原是奥斯卡影帝

  除了一些身体真正患有残疾的乞讨者,一些职业乞讨者的身体并没有残疾,而是装出来的。近日,记者看到,一位蓬头垢面,行动不便的乞讨者来到了一家店铺内乞讨,该名乞讨者口眼歪斜,腿脚也不灵便,他一再示意女店主掏钱,女店主递给他一元钱后,这名男子依然伸出手来讨要。但是随后却发生了如此一幕:店内的男主人进店后,刚想细问发生了什么事,没想到该名男子嘴也不斜了,眼也不歪了,抬腿就往门外走,刚才还行动不便的双腿竟然健步如飞。店主夫妻两人在看到这一幕后感叹道:原来职业乞丐都是“奥斯卡影帝”啊。

  扫描画面四:

  全家总动员街头旺季揽金

  为了博取同情,职业乞讨者常用的伎俩就是全家总动员,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一位母亲跪在地上向路人乞讨,要么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要么旁边也跪着两三个年龄不大的孩子。据粗略统计,当孩子的小手伸向路人的时候,10位路人中就有9位泛起同情心,从兜里掏出钱递过去。长此以往,许多职业乞讨者尝到了甜头,于是就出现了许多母子、父女、夫妻等组成搭档的乞讨者。据知情人介绍,尤其到了寒暑假,许多孩子也随着职业乞讨的父母一起外出讨要钱财。

  晚报职业乞讨者现状调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丐帮”

  来自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梁保祥告诉记者,他从事救助工作已经26年了,说起这些职业乞讨者,最大的感触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乞讨大军。由于乞讨这碗饭,没本钱,来钱快,收入不菲,也不用费力气干活,只要编个理由即使躺在那里也可以收钱,于是一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开始纷纷加入“丐帮”。据了解,年轻人乞讨的方式更多会选择装成学生、孕妇、教师甚至驴友,钱丢了为筹回家路费都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乞讨从繁华路段走向小街小巷

  据了解,随着全市开展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整治活动,许多的职业乞讨者纷纷从繁华的路段向小街小巷转移,救助工作难度再次提高,以前经常盘踞在繁华路段的乞讨者开始蹲守在小街小巷入口的地方讨要钱财,当看见救助车辆驶来,于是就躲进小巷子里面不见了。

  才艺展示让职业乞讨花样更多

  乞讨手段不断翻新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有的职业乞讨者为了讨要钱财,不仅躺卧街头,甚至还会当街献唱,有的乞讨者,还会挥毫泼墨,大写惨痛经历,此外唱歌的、跳舞的、耍杂技的应有尽有,职业乞讨花样繁多。据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马海宁介绍,职业乞讨者乞讨手段之所以推陈出新,目的只有一项,就是让更多的人掏更多的钱。

  职业乞讨成城市管理新难题

  职业乞讨真假难辨

  对于辨别是否是职业乞丐,一般市民都会觉得很难,市民张先生在采访中吐出了自己的无奈:“当看见这些乞讨者衣衫褴褛,身体残疾在街上躺卧,就觉得非常可怜,如果是真的,自己没有帮助,良心上不好受,但是真要帮,又害怕自己的爱心受欺骗。”

  来自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郑文录为此总结了几点,教市民分辨乞讨者:

  首先,职业乞讨者普遍拒绝接受社会救助站救助,因为救助站救助工作反而会耽误他们挣钱的时间。

  其次,职业乞讨者只接受金钱救助,不接受衣物、食物等方式的救助。

  第三,职业乞讨者大多伪造各类证件证明身份,其遭遇越可怜越要留心;

  第四,职业乞讨者普遍游走于繁华地区引关注博同情。

  郑文录说,当市民遇到流浪乞讨人员而无法辨别其真伪时,第一时间可以拨打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电话:0971--8149444,如果忘记了号码,也可以拨打“110”。

  救助工作并不讨好

  来自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梁保祥告诉记者,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并不讨好,因为在这些人员中的90%不愿意接受救助,在对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导中,最让工作人员头疼的问题就是,重复劝导,对于一个流浪乞讨人员要反复进行数十次的劝导,劝导成功后接受救助被送回原籍,没想到过了几天,这名流浪乞讨人员再次出现在了西宁的街头,这无形中导致了重复救助的情况时有发生。

  梁保祥说,每一年,我省民政部门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是投入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像这种生活并不困难而且还非常富裕的职业乞讨者根本没有资格享受国家救助,但是乞讨职业化却让乞讨者越来越多,城市文明形象不得不大打折扣。

  职业乞讨衍生犯罪

  我市人口密集的繁华地段常常是职业乞讨者眼中的黄金地段,一幕幕的乞讨大戏在这些地方上演着。据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当面对一位孩童蹲在地上行乞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救助,而另一方面则要考虑这个孩子是自愿乞讨还是被逼乞讨;当面对一位母亲怀抱婴儿乞讨时,那么就要考虑其怀抱的婴儿是不是她本人的孩子,是不是诱拐或者偷来的。为什么要有这方面的考虑,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乞讨能换来高额的回报。一方面一些强迫残疾青少年、儿童向路人乞讨的行为时有发生,而另一方面,长期从事乞讨的人身上久而久之会沾染上许多恶习,离开了乞讨,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一些其他勾当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

  晚报对话

  职业乞丐该不该救助

  反对派:关怀≠纵容

  市民魏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职业乞讨者好逸恶劳,凭借自身残疾或者编造谎言来博取大家的同情心,从而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如果一味纵容,只能愈演愈烈,当人们意识到,这种钱来得方便,又不需要投入什么成本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乞讨生财,从而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例如:强迫、引诱儿童特别是残疾儿童乞讨;乞讨不成造成流血冲突;操纵老人行乞不赡养老人等等……

  同情派: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对于职业乞讨者也有市民存在不同的意见,市民张女士认为,职业乞讨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古来有之,有的人身体残疾,为了不给家庭造成拖累,所以出来乞讨,只是待在原地等待施舍,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没必要太过于较真。

  中立派:不扰民就可以接受

  市民王先生在职业乞讨者这个问题上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只要是在不影响他人生活,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允许有这样的群体存在,而且要正视这个群体,要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去解决这个群体和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要重视这个群体,虽然是流浪乞讨人员,也要做好相关的信息登记管理工作。

  民政部门:救助实行自愿原则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管理处副处长王军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仍是实行自愿原则,因为法律上并没有禁止乞讨行为的任何规定,“法无禁止即允许”。所谓的救助工作是针对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所以如果发现了流浪乞讨者,不管是不是职业乞讨者,我们都会去问他们是否需要救助,如果他们愿意接受救助或者返乡,我们会为其提供帮助,但是如果他们拒绝救助,我们也不会勉强,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食物、衣物、棉被等物资帮助。

  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寒冬送暖”专项救助活动再次启动,全省各个救助点上准备了大量的过冬物资给那些生活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而做一切的出发点就是“救急难”。

  王军说,关于职业乞讨者的问题,不是政府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应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分工合作,在加强对流浪乞讨行为治安管理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将残疾孩子推向社会。此外公安机关也应该实施排查行动,重点打击组织乞讨的幕后操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