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联网工程】草原深处的电建“使者”

01.08.2016  18:35
来源:青海新闻网

   7月12日清晨,迎着黎明的曙光,走进果洛联网工程采访的记者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

  果洛的天气犹如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还是晴朗的天却瞬间大雨倾盆。汽车一路颠簸,行进在藏区的高山峻岭之间,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了果洛的州府—玛沁县。趁着下午的一段时光,采访组一行走进玛尔挡—果洛330千伏线路工程。

  在这里,我们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见到了熟悉的人。马成明,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个子”的大能耐

  雨后的大武草原,空气沁人,漫山遍野的牛羊、野花将草原装扮的格外清新。采访组一行来到了线路工程1107号张力场,这里海拔3900米。行进在泛满绿苔的泥洼,草坨密植的水网之中,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前进。这里属于国家级环保区,施工不得拓路,每天只能在一条路径中来回行走,走的久了自然就成泥水沼泽了。现场技术员马成明挽起裤腿走在前面,一行人效仿他沿着一条直线跟进。别看他个子小,干起活儿却一点儿也不含糊。

  32岁的马成明不善言辞,略微有些木讷,但给我们介绍起参建的这项工程,却是滔滔不绝。“这条线路全长52.75千米,铁塔共计111基,其中直线塔78基,耐张塔33基。工程大多位于高山大岭间,山势高峻,平均海拔4300米,线路要穿越冻土、沼泽等多种路况,物资运输成为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马成明介绍道。

  参加工作已经12年的他,在送电工这个行列里已经算得上是“老同志”了。这些年的送电工经历,让他从懵懂的学徒变成了如今有能耐的师傅。

  “线路复测、基础分坑、基础浇制、铁塔组立、驰度观测等工作都是他的强项,他信手拈来,犹如行云流水。”王理军意味深长的说。

  马成明有着“特殊的身份”,因为他是项目部唯一的一名回族员工。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自从3月份来到工地后,马成明就没回过家,家中2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妻子和年迈的母亲照顾。

  谈到这些,马成明的眼睛里泛着泪光......

  缺氧不能缺斗志

  与张力场隔河相望的山顶是海拔4400米的1088号平衡断线施工现场。远远的我们看见几个工人在塔顶作业。

  这里含氧量只有内地的30%,气压低、辐射强。1088号是全线路海拔最高的一基塔,雨后气压低且极度缺氧,对人体的体能消耗很大大,大家铆足劲向着杆位行进。项目经理王理军说:“越往上走反应越强烈,头痛、头晕、心慌、胸闷都会出现。”

  一行人喘着粗气,数着步子向山顶挪动。山风裹挟着小雨袭来,气温也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大家下意识地裹紧了衣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山下各不同,”王理军喘着粗气说到。

  “注意安全,高空们出线打好安全带,挂好防坠器!”安全员杨君用嘶哑的嗓音向在高空作业人员喊。随后,高空人员在空中作业平台上进行断线压接工作,看似异常困难而又紧张的工作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

  环保施工马帮先

  1088号塔位的山下,一阵阵清脆的“叮、叮、叮”声映入耳廓,弯弯曲曲的山径,一队马帮从山坳处蹬蹬而来。

  这是项目部组织的“电力马帮”,他们正在为玛尔挡—果洛330千伏线路工程的建设运送施工物资。从基础施工开始到现在的架线施工,基础、塔材、瓷瓶、金具等材料均靠马帮完成。

  这种方式既能够完成运输,又有效地保护三江源环境,成为三江源环保的示范案例,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好评。王理军这样评价马帮运输。

  果洛联网工程环保、水保标准特别高,项目部采取新的措施确保植被恢复工作顺利进行,把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三江源地区生态极其脆弱,施工人员在施工点铺上草垫、垫上彩条布,避免压坏草地,并回植草皮、回收垃圾,制定植被3年养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扰动,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免遭人为破坏。

  当我们离开时,天已擦黑,从山顶俯视,飞际的银线、巍峨的铁塔,把巨大的电能带到这里,让藏区充满了发展的动力。这些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建设者,必将架起高原的光明彩虹,点亮大山之上、草原深处的万家灯火,铸就雪域高原上的又一座丰碑,这是国家电网的责任,也是每一个电力工人最美好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