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抖空竹的快乐

25.11.2014  17:25
核心提示:   “抖空竹”这项民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朵璀璨的奇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的空竹队伍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束色彩绚丽的

   “抖空竹”这项民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朵璀璨的奇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的空竹队伍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束色彩绚丽的民族之花,开遍祖国大江南北。在我省就有一群十分热衷于空竹运动的老人,每天都能在活动点上看到抖空竹的男女老少聚集到一起,互帮互学、切磋技艺、以竹会友、其乐融融的情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空竹世界,体味他们别样的晚年生活。

  抖空竹就是图个开心

  “来,我们给记者小姑娘表演个‘孔雀开屏’!”话音刚落,就看见一名神采奕奕的爷爷挥动着两根小棒开始了空竹表演。随着空竹和空气接触后发出的声响,爷爷手里的空竹越加越多,五个不同色彩的空竹围着爷爷身边飞舞,一旁的观众都拍手叫好。

  爷爷奶奶们在场上灵巧敏捷,“风摆荷叶”、“大股线”、“压三铃”、“扑蝴蝶”等动作,都做得干净利落。小小的空竹在他们的手里上下飞舞,时而漫步轻移,时而抛高跳跃,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又如雄鹰展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空竹的花样可谓变化无穷,经过众多爱好者们的编创,“反挂金钟”、“仙人过桥”、“平地旋风”、“彩云追月”等花样应运而生,而为自己发明出的新招式起个响亮的名字也成了活动点上老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在场上活动的爷爷奶奶们,面色红润、体态轻盈、精神极好。在采访中他们一致表示,空竹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健康而且快乐了。科学也证明,坚持长期练习不仅可以预防颈椎病、肩周炎,而且还可以舒筋活血,使上下肢肌肉和韧带富有弹性,全面锻炼心、肺功能,这对于增强老年人的抗疾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机体健康功能大有裨益。除此之外,抖空竹需要一定的技巧,必须靠四肢的巧妙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下肢的各个关节都同时不同程度的运动,练习者可施以适当的力量控制空竹的旋转速度,保持空竹的平衡,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反应的灵敏和四肢协调能力。

  空竹延续着爱情

  11月的西宁清晨,已经有了丝丝凉意。但是爱好广泛的张老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因为他知道在他的身边有一双默默注视着他的眼睛,总会带给他无限的暖意。今年已经63岁的张桂田老人和他的爱妻刘吉芳,已经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9年,如今每天他们老两口都会牵着手来到空竹活动场地上进行锻炼。张老告诉记者,他晚年生活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在老年大学里学书法、打鞭子、抖空竹、放风筝、骑自行车、徒步,乐观开朗的他几乎成了老年大学的全能选手。

  然而在这众多的活动中张老对抖空竹却有着不一样的体会,因为小小的空竹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平静美好。那是2002年6月3日,刘阿姨突然发病,经过9天9夜地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刘阿姨全瘫痪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平静的家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张老四处求医问药,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阿姨的身体一天天的在恢复着。

  自从刘阿姨病情有所好转以后,张老就开始扶着妻子进行锻炼,简单易学的空竹成了张老为刘阿姨进行身体恢复的不二选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声又一声的“慢慢来,不着急”,一次强过一次的锻炼,陪伴着两位质朴老人走过了满是平淡幸福的十二年。如今,刘阿姨的身体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容也始终挂在他们满是沧桑的脸上。张老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样的生活,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一直到离世的那一天。”而对于老张夫妻的动情故事,在场的其他老人也都竖起了大拇指。同时,老张夫妻成功的制服病魔的故事,也在坚定着他们继续通过抖空竹来强身健体的美好愿望。

  老物件焕发新生机

  西宁市空竹运动队协会主席王兰军老人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介绍了空竹的历史以及演变过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其实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是由陀螺演变而来的一种简单的竹制玩具。王兰军还说:“空竹有单头和双头两种,单头的一头为轮,一头为轴。双头者两头为轮,中间为轴。中空旁口,就是空竹发声的地方。现在大家大都用耐摔塑料做的‘五轴’空竹。”说着,就从随身的大布袋子里拿出大大小小十几个空竹,这些空竹有大有小,大者有三十公分,小者如酒盅,个个做工精良。

  让老物件被越来越多人们所接受、喜爱,是王老和其他几位协会骨干的多年心愿。“西宁空竹运动协会从2009年成立时的3个人,2个活动点,发展成现在的16个固定活动点,注册会员300人,其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个活动投资小、易上手,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王兰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