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那遗址:一地垃圾 西安学者:一声叹息

22.05.2014  02:26

  西宁市城北区小桥村,隐匿着一处遗址——沈那。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曾矗立着盛极一时的齐家文化村落。如今,刻有“沈那古文化遗址”的石碑孤立在村中,字迹已经斑驳……

  青海新闻网讯

   遍地垃圾让人揪心

  “六年前,我到过沈那遗址,有关部门在遗址处盖了房子。现在,这些房子大都成了危房,遗址区内到处是生活垃圾,让人很揪心。”5月的一天,西安学者肖鸿儒先生故地重游不免心生忧虑。

  5月19日上午,遗址发掘现场,房屋主体建筑的大门被混凝土封死,房屋另一端,墙体已出现裂缝。走进院内,人畜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遗址区内的围墙残破不堪,院落里满是随风摇曳的杂草。小桥村村民张秀梅说,常有一些小孩和年轻人翻越护栏,而这些护栏大多被损坏。“前几年,沈那遗址还有不少人来参观,这两年,这里成了垃圾场,基本没人来。”村民赵永福说。

  坐落在西宁市小桥村的沈那遗址,位于湟水及其支流北川河交汇处,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遗址以齐家文化居住遗存为主,还有少量的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卡约文化遗存。对于遗址区内存在垃圾、设施损坏情况,负责看守的村民韩录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帮着看遗址的院子,市文物处每个月给400元的工资,去年下半年每月涨到600元,可是钱少,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养两只狗来看护。”

   遗址保护刻不容缓

  沈那遗址出土的多件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了这一地区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生存和活动,正是这些陶器和石器的出土,使得沈那遗址成为了青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重要标尺。1992年和1993年,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宁市文物管理所曾对沈那遗址进行试掘,共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万余件。出土石器包括石斧、石刀、石凿、石壁、石镞、盘状器,其中以盘状器最多。从试掘情况看,沈那遗址中当属齐家文化遗迹、遗物最多,也是齐家文化时期较大的部落遗存。

  对于沈那遗址的保护,不少市民指出,从表面看,垃圾影响了遗址原貌,但长久下去,垃圾会破坏到地下土层,对文物造成影响。遗址区内的生活垃圾该如何处理?如何避免在清理垃圾时对遗址造成损坏?

  针对这些问题,西宁市城北区小桥村党支部书记赵洪文介绍,小桥村主要负责沈那遗址区以外的垃圾,对于遗址区内的垃圾,未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之前,他们不能进入遗址区清理。

  城北区科技文体旅游局局长封玮说,遗址内的垃圾清理存在很大难度,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地下文物破坏。近期,城北区将组织人员对遗址外的垃圾展开清理。

  “沈那”为古羌语,意为依山面水,黑刺林木茂盛之地。记者走访了西宁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曾永丰说,遗址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省目前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文化堆积最为丰富的一处齐家文化原始聚落遗址。1997年出土的一件大型铜矛为全国罕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提到遗址区的垃圾问题,曾永丰表示,目前遗址内垃圾清理工作不属于他们的业务范围,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文管所已经委托河南一家有资质的单位正在对沈那遗址进行保护规划。今年下半年差不多能完成。届时,他们会逐级申请对沈那遗址展开全方位保护。

   遗址博物馆开始申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中,我省不可移动文物共6411处,普查文物的涉及点中,其中古遗址数量最多,为3778处,占总量的51%,从显示的数据看,我省古遗址类文物数量巨大,占总体文物数量的一半以上。2006年5月25日,沈那遗址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对于沈那遗址博物馆从2004年开始建设,时至今日还未建成这一说法,西宁市文广局文物处一名姓王的负责人解释,沈那遗址作为青海乃至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历史、旅游、经济价值是不容置疑的。沈那遗址博物馆仅规划就花了5年时间,文物处已经制定了沈那遗址保护规划的可行性报告,已经向上级部门开始申报。但是,对于沈那遗址的开发要慎重,否则就会造成国家宝贵文化遗产的破坏,如何开发,还需等到可行性报告得到国家批复后决议。沈那遗址博物馆建设也开始纳入沈那遗址保护规划可行性报告中,遗址周边的建设也是工作的重点。同时,遗址保护也是一项立体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