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政录:以“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王建军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过去一年里,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导,精心谋划,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健康青海建设等众多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更多的普通百姓分享到发展成果,透过一个个数字、一项项举措,温暖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心,也提振了全省各族人民发展的干劲。
从脱贫攻坚到医疗卫生,从教育、养老到住房买房,从就业创业到社保调标……连日来,这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热点问题。审视过去,还存在着哪些民生短板?重要一年要怎么干?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进行了热议,大家纷纷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要紧盯民生领域新变化、新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民生民心民力相互促进,真正把各族群众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两年前,坐落在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的卡阳村还是一个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稳步推进,省人大代表鲍武章成为了卡阳村的“第一书记”,开始了在卡阳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并与卡阳村共同打造“青海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走上了打造“美丽乡村”的新征程,现如今,卡阳村村民的住房及生活条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今年我们将按照省委‘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继续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待景区建成后,将依托扶贫产业园的加工、销售,采取种养殖结合、参与性管理、小规模加工等方式,让所有的村民参与到景区旅游服务区、保障区、生产区的各项工作,拓宽村民致富道路,巩固脱贫成果。”鲍武章高兴地和记者分享过去一年卡阳村的变化和未来卡阳村的发展。
教育是民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将毕生精力都放在教书育人事业上的省人大代表、海东市互助一中校长蔡相德认为,教育工作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这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
“继续深化和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将德育作为一份责任,同时也希望德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蔡相德表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依旧任重道远,他将不忘初心,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继续前行。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代表委员的身后,站的是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把握好民生民心民力的结合点,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的具体举措。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每一位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话题之一。2016年,我省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8.06万套(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4%。其中棚改货币化安置1.76万套,货币化安置比例为21.97%。好政当前,更多普通老百姓圆了安居梦。
“2017年,全省将实施棚户区改造5.63万户。加快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协议,新建项目抓紧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及早动工。”省政协委员姚宽一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将尽快落实棚改项目贷款,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棚改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库,不断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缩短棚改安置周期,提高安置效率,化解房地产库存,力争2017年全省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左右。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稳定的就业,发展不可持续;没有高质量就业,百姓不会幸福。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深入推进和就业措施的落地实施,我们深刻感知到,越来越多的人当上了“小老板”、端起了“新饭碗”,有活干、有钱挣,无数“草根”的创业梦想被激发,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拉面经济”成为化隆回族自治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途径。为此,省政协委员韩进录建议,今后结合化隆县群科镇被评为全国拉面特色小镇的机遇,希望省上能制定出台促进拉面经济发展的相关意见措施,在群科镇设立青海“拉面经济”产业化和发展研发基地,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今年我提案的内容,关注的是提高生育保险报销额度的问题,这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省政协委员王昆说:“我在医院工作,每天都和老百姓打交道,发现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生育保险报销额度不高,且报销手续相对来说繁多。所以我建议,把生育保险报销额度提高一点,把报销审批手续简化一点。可以借鉴兄弟城市好的做法,完善我们的相关政策。”(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