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第一沟”冷木沟变省级地质遗迹公园(图)

21.04.2015  20:45
核心提示:   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按的重建思路是“多级拦挡、固沟护坡、拓宽行洪”,按省级“地质公园”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七进芦山·直击芦山科学重建现场]   冷木沟:“泥石流第一沟”变身省级地质遗迹公园

  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按的重建思路是“多级拦挡、固沟护坡、拓宽行洪”,按省级“地质公园”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七进芦山·直击芦山科学重建现场]

  冷木沟:“泥石流第一沟”变身省级地质遗迹公园

  四川新闻网雅安4月20日讯(记者 董焦 陈淋)“我们以8道拦砂坝串起了整条冷木沟,再沿山打造了2.7公里的柏油路,将拦砂坝融入周围的山林秀景,让整座治理工程变成了一片新的风景区。”“4·20”芦山强烈地震两周年前夕,宝兴县城穆坪组北部,站在坚固的冷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大坝上,宝兴县旅游局副局长吴雨桑如是向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着曾经悬在整个宝兴头上的“冷木沟之剑”。

  这无疑宣告着这个芦山灾区规模最大、危害程度最高、治理难度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终被拔除——震后,因大量崩塌、滑坡等灾害,冷木沟内固体物源总方量比地震前增加约400万立方米,可能参与泥石流的固体物源动储量增加约70万立方米,被列为对宝兴县城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

  冷木沟的治理是芦山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缩影。四川新闻网记者自雅安市国土资源局获悉,该市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7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项目53个,累计完成投资209059.17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95.57%。

  数读地灾治理:两年排查地址灾害隐患点逾5000个

  数据显示,2013年,雅安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3024处,落实监测员3223人;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245起,主动避险转移94117人次;实现成功避险15起,成功避险转移群众2031人次。

  2014年,雅安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2752处,落实专职监测人员3027人;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84起,主动避险转移16402人次;实现成功避险42起,成功避险转移群众2170人次。

  为弥补雅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省国土资源厅还于2014年派遣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与管理人员36名,义务支持雅安灾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据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肖洪春介绍,该市235处治理工程项目、387处排危除险项目、107处受损修复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

冷木沟完善了旅游公路等配套设施,使其更具备一个旅游景点的规格。

  破除“冷木沟之剑”:确保百年一遇泥石流不直接威胁县城

  冷木沟紧邻宝兴县城,历史上曾多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而受地震影响,沟内产生了大量滑坡和崩塌,“一旦爆发泥石流,宝兴县城及县城1.5万余人的生命安全将受到直接威胁。”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宇表示,经多方、多次勘查认证,该沟存在的固体物源量一度接近680万方。

  正因为问题的严重性,震后不久,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纳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总投资约1.75亿元。综合治理工程延续安全度汛阶段“多级拦挡、固沟护坡、拓宽行洪”的设计思路,以拦沙、固源与清淤相结合,辅以排导的综合治理措施,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确保100年一遇泥石流不对县城居民区构成直接威胁。

  汪宇介绍说,沟内共设计8道拦砂坝,其中主沟上游7号拦砂坝高达32米,是全国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第一高坝”,“目前冷木沟泥石流合治理工程已经完成,修建的多级拦坝不仅可以拦截近五十万方的物源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县城的直接威胁,更能为居住在沟口的群众赢得超过20分钟的安全转移时间。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