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统计方法制度

14.03.2016  09:23
    当前农村经济体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农业统计(即农林牧渔业统计)方法制度在指标设置、调查方法,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均出现种种不适应,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形势发展,也不能及时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需要,制约着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本文就当前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
  主要问题
  指标体系方面。从产品产量的统计上看,现行农业统计指标体系注重大宗农产品产量的统计,而对名、特、优、新、稀等农产品产量反应滞后。在告别了农产品短缺后,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农林牧渔业统计要对新出现的农业经济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反映,加大对名、特、优、新、稀等农产品的统计力度,建立新的农产品产量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指标设计落后,不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现行农业统计指标设置中,反映老情况的指标多,反映新情况的少;反映生产的指标多,反映效益及市场变化情况的少。而各级政府和社会所急需的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投入产出、农产品市场化等指标少有涉及。
  报表制度方面。现行报表制度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在统计时点上季节性明显,在指标体系上实行全国统一体系,缺乏灵活性。目前,除粮食等少数几个传统农产品外,反季节生产已十分普遍,农业生产季节性明显的特点已经被打破,现行的报表制度在统计时点上尚未跟上这一变化。
  调查方法方面。目前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方法单一,制度改革落后,费力费时,而且不太精准,不能适应社会对统计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面对农业住户,以及农村各种农业经济利益主体的出现,现行的农业统计基本上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层层上报汇总方法,这种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为农业统计数据质量埋下了隐患。
  基层统计力量薄弱。一是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乡村统计部门是统计任务最繁重、条件最艰苦、力量最薄弱的环节。乡村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市的数据质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报表过多,基本每月一个报表,年报时更多,且指标过细,基层统计人员疲于应付。二是虽然近几年加强了乡级统计力量,各乡镇都设立了统计站,配备了农业统计人员,但乡级人员活多且杂,每人要面对很多临时性任务。该报农业报表时,提前几天开始打电话,有的乡镇在催报后敷衍了事,有的乡镇甚至置之不理,先以乡镇的任务为重,忙完之后才想起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漏报、瞒报、迟报、拒报等现象屡见不鲜。报表难搜集、数据难搞准是基层统计的两大难题。三是乡级统计人员变换频繁。农业统计工作从生疏到熟练需要一个过程,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有些乡镇统计人员变换过于频繁,乡镇领导一般四年一届,更换领导后,部门人员也有可能全换,再遇上特殊情况,两年换三个统计员也不足为奇。换人交接时,一些报表、台账随之丢失,失去了衔接。
  相关建议
  增减适当指标。报表中的“通汽车的乡镇数”、“农村公路里程”、“电话拥有量”等指标设计已过时,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当删掉。增加一些能反映现代农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如“沼气池个数”、“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数”、“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台数”、“使用清洁能源(沼气、电磁炉)的户数”等。
  在调查方法上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依照不同的调查内容与调查对象,结合运用常规调查与专项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从指标体系上看,能够更全面及时地反映农林牧渔业情况;从调查方法上看,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体现了效率与经济的原则,减轻了基层负担,实现年报、定期报表与专项调查的有机结合。
  稳定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队伍。乡镇统计站要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由于农业统计活多人少,可以适当提高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乡镇级统计站要有所创新,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建议由统计局负责管理,适当给予补贴,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调岗时必须经统计局同意后,交接清楚后方可调离。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