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寺:高原上的小故宫

16.12.2014  00:49
核心提示:    素有高原小故宫之称的瞿昙寺,作为乐都区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在六百多年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瞿昙”一词为何意?青海民间流传的“浪了瞿昙寺,北京再别

   素有高原小故宫之称的瞿昙寺,作为乐都区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在六百多年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瞿昙”一词为何意?青海民间流传的“浪了瞿昙寺,北京再别去”又缘何而得?瞿昙寺有着怎样的地理位置?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便来到了这闻名遐迩的地方,试图从它这里找到上述疑问的答案。

  从乐都区出发,沿乐化公路向南行驶20公里,便到了寺院所在地瞿昙镇。据乐都县志记载,瞿昙镇东接亲仁乡,西连峰堆乡,北邻岗沟镇,南靠化隆县。因南山主峰马阴山山势险峻,高耸入云,山顶终年积雪,被誉为“南山积雪”,是乐都八景之一,而瞿昙寺则静静的矗立在“南山积雪”脚下的瞿昙镇。走进瞿昙寺,透过宏伟的寺院建筑群,心中的一个个疑问也慢慢解开……

  先有寺名后有地名

  为什么在这偏远的山沟里会有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而且会受到明王朝历代皇帝的尊崇?这与的历史背景有着一定的缘源。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蒙王朝建立了大明政权。1371年,由于甘青地区的残元势力又发动叛乱,朱元璋派大将、安国公蓝玉率领大军征讨,把残余势力赶到了大漠以北。面对着这种势局,从西藏特派到青海来传播佛法的三罗喇嘛认为:大明王朝统一全国势在必行,只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才有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利用在佛教界的威信,写信规劝罕东部落的首领归顺了大明王朝,使青海得到了安定。皇帝在青海没有办成的事情,三罗喇嘛只一封信就办成了,因此朱元璋对三罗喇嘛非常赏识,为了褒奖三罗喇嘛为安定青海的功绩,也本着“建一座寺院,安一方百姓”的原则,给三罗喇嘛选址赐寺。

  三罗喇嘛遵照朱元璋的旨意沿青海的拉脊山脉向东云游选址。有一天他来到寺院后面的罗汉山下,看见山下有一眼清泉,泉水清澈透底甘甜清香,就烧了一壶水喝完上马而行。当走到半路上他发现手里的马鞭子不见了,想起马鞭子被忘在泉边,他回马到泉边来找马鞭子的时候,发现马鞭子变成了一棵珍珠树长在泉边,也有人传说马鞭子变成了两条金鱼在泉里面游来游去,好象两条金龙在戏耍。三罗喇嘛看到这种景象觉得非常奇异,再看了这里的山形水脉认为这里是建寺院的圣地,便于洪武25年(公元1392年)建起了瞿昙殿。

  洪武26年,他来到当时的京城南京去瑾见洪武皇帝朱元璋,请求朱元璋为寺院赐名。由于皇帝非常认可三罗喇嘛对于青海的贡献,对于他的请求也是满口答应。得知寺院里供奉的佛像释迦牟尼佛,释迦家族的尊称与古姓是瞿昙,释迦牟尼的乳名也叫瞿昙,朱元璋便御笔一挥,赐名瞿昙寺,钦赐瞿昙寺的金字牌匾就高高悬挂在了瞿昙殿前。

  采访中,没有人能准确的说出瞿昙在建寺之前的地名,只知道在建寺之后瞿昙这个地名才出现的。所以说,这里是先有了瞿昙寺名后有瞿昙地名。

  瞿昙寺艺术三绝

  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特点,而瞿昙寺则以它古朴的建筑风格、珍贵的御制碑文。以及精美的壁画而名扬天下。

  进入瞿昙寺的前院,大体上可以看出瞿昙寺建筑的轮廓——典型的汉式伽蓝七堂式的建筑。汉式建筑讲究中轴线,在中轴线上整齐的建有山门、金刚殿、曲坛殿、宝光殿、隆国殿,两边对称的建有碑亭、配殿、佛塔、回廊、大小钟鼓楼等。尤其它的后院建筑完全是以北京故宫为篮本的,因此瞿昙寺有着青藏高原小故宫的美称。青海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浪了瞿昙寺,北京再别去。”这是对瞿昙寺建筑艺术最高的褒奖。

  在瞿昙殿,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御赐的瞿昙寺牌匾高高悬挂在前檐。“瞿昙寺”三个字是用纯金的金片对贴而成,这是当年的原物,也是瞿昙寺现今最为珍贵的、价值连城的镇寺之宝。护法殿外悬着两块匾额,是明崇祯年间碾伯游击将军赵进洪书写的除邪护正和清同治年间甘州的游击将军陈应春书写的告往知来牌匾,这两块匾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瞿昙寺的前院宽敞舒适,苍松翠柏,碧草如荫,菩提飘香,苍松翠柏间矗立着造型别具一格的左右御碑亭。碑亭平面正方形,高14米,四面砌厚墙,开欢门,屋顶为重檐十字脊,建于明成化年间。按照汉式的建筑风格,前院应建钟楼和鼓楼,但瞿昙寺却打破了这一常规,别具匠心地修建了御碑亭,由于御碑亭里的碑文都是明代的皇帝为瞿昙寺所题写的,因此更突显出了皇权的重要地位。

  左碑亭里的御碑叫御制瞿昙寺碑,这是大明王朝第四代仁宗皇帝(洪熙)朱高炽为瞿昙寺题写的碑文。这通碑文是此今为至在我们国家所发现的洪熙皇帝朱高炽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块文字的东西,是一件稀有的珍贵文物,也堪称青海第一碑。碑文中有一个确凿的历史考证,那就是中国这—名词源于何时,有很多专家考证时说源于民国时期,也有人说是源于清朝,可在这通碑文中多次出现了中国一词,这充分说明在明朝初期,距现在有578年以前我国就叫中国,这是一个真实的不用置疑的历史考证。

  右碑亭里的碑叫御制瞿昙寺后殿碑。是大明第五代皇帝宣德皇帝朱瞻基为瞿昙寺题写的碑文,碑文题于宣德二年二月初九(公元1428年),这通碑比左边那通碑的碑文晚三年时间。

  瞿昙寺精美的壁画有1760平方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殿堂和回廊里面,它仅次于我国甘肃敦煌的壁画,是甘肃敦煌壁画的一个补充和延续。敦煌壁画是从北魏年间到隋、唐、宋、元时期的壁画,而瞿昙寺则是明清时期的壁画,这正好填补了敦煌壁画的空白。

  瞿昙寺的兴衰史

  三罗喇嘛于1392年创建的瞿昙寺,经过明王朝前四代皇帝的尊崇与支持不断的发展壮大。明王朝十六个皇帝中先后有七个皇帝为瞿昙寺赐建寺院,御书碑文牌匾,赠送大量的珍贵物品,使瞿昙寺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显赫一世,达到了顶峰。然而明王朝的兴衰史,也是瞿昙寺的兴衰史。

  自从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明王朝走向衰败瞿昙寺也走向了衰败,到明宪宗成化年间瞿昙寺不得不由噶玛噶举派的黑教改宗为格鲁派成为黄教寺院。在明末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派大将贺锦率兵西征来到青海,青海的很多藏族部落都没有反抗,而世受明王朝皇恩的瞿昙寺属民卓仓藏族起兵反抗,受到了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瞿昙寺属民人口巨减,香火锐减。

  当清王朝建立的时候,瞿昙寺的上层僧人曾给清顺治皇帝写奏章请求清王朝也像明王朝一样重视瞿昙寺,这个奏章却被当时的金城总督没有及时送呈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接到这道奏章时已整整过了四年时间。而这时清王朝已经重视青海的塔尔寺和佑宁寺,瞿昙寺失去了清王朝的抚持。尤其是在清雍正年间,青海的罗卜藏丹津起兵反叛朝庭,瞿昙寺的僧侣也加入了反叛行列。雍正王朝派大将年羹尧和岳钟琪征讨青海叛军,瞿昙寺院被烧,寺内活佛也被擒,瞿昙寺的僧兵损失贻尽,使瞿昙寺又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瞿昙寺便失去了明时期的繁盛。

  瞿昙寺是中华民族古建艺术之瑰宝。踏在瞿昙寺的每一寸土地上,感受到的不仅是古寺沧桑的历史,还有透过历史折射出的寺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