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社区居民的微笑——西宁市城西区“158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纪实

31.05.2015  12:02

  青海新闻网讯 “一切为了居民,一切依靠居民,一切为了居民的微笑。”这是西宁市城西区推行“158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以社区协商议事会为平台,通过整合区域内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机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五大资源优势,城西区建立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实现区域资源联享、党员教育联抓、公益活动联办、区域文化联推、社会管理联手、文明城市联创、服务群众联动、党建品牌联创“八联”工作目标,打造“158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以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

  医财巷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岚一直保留着一双鞋垫,它凝聚着一位老人真情实感。

  医财巷西社区77岁的吕桂玉有着50年党龄,老伴体弱多病,医疗费负担重,儿女又都下岗。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协调为吕桂玉申请了救助并给予帮扶,并在辖区电力物业公司为其儿子找了一份工作,缓解了一家人生活上的压力。为了感谢社区的帮助,吕桂玉老人为社区每位工作人员缝制了一双鞋垫,以表感激之情。

  城西区还先后建立了42个网格党小组、18个楼院党支部、1个楼道党小组和6个家庭小党校,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社区的全覆盖。

  医财巷西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以6户党员家庭为校址,创建了6所“家庭小党校”,为社区党员搭建了一个经常性学习和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增进了邻里之间、党员和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第二“家庭小党校”校长张克让,今年76岁,他不仅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带头清理“牛皮癣”、垃圾死角,还经常帮助党员化解烦心事,在辖区内巡逻、宣传法制等知识。同时,他发现一些青少年迷恋于网络游戏,便成立了网吧监督小组,天天去网吧检查是否有未成年人上网,还向网吧“老板”宣传、告知纵容未成年人上网是违法的。引导孩子到社区的青少年电子阅览室上网,用爱心和真诚教育引导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古城台街道学院巷社区创新楼院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社区党员、楼院党员、在职党员的互补作用,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学院巷1号院属于老旧小区,下水管网老化,没有天然气,单元门破损严重,给楼院居民造成很多不便和安全隐患,社区知道后,多方协调沟通,为小区安装了电子防盗门、解决了天然气入户、更换了下水管道。住户马香玲说:“现在我们院的路面平整了、上下水通畅了、天然气也安装到每家每户了,真是家里热了、心里暖了、大事小情也有人管了。”

  目前,全区共成立治安巡逻、民事调解、扶贫帮困、义务劳动等各类党员支援服务队39支,党员参与人数达800余人。

  “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之前,辖区很多单位不太配合我们,工作真不好开展。推进之后,变化太大了!”孙岚感慨地说。

  有70%以上“三无”楼院的北商业巷社区,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事件频繁。为充分体现民主,北商业巷社区党支部举行了棚户区改造圆桌听证会,把涉及改造范围的物业公司、楼院长、业主代表、街道办事处等各方人员都“拉”到了“一张圆桌”上,让大家各抒己见,调动了居民群众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广泛推行的“158社区区域化党建”模式,使城西区网格内的党员有了自己的“责任田”,他们用热情化解小事,用真情温暖民心,用温情沟通民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私奉献朴实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