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祁连:基地建设+品牌效应 促农牧民增收致富

06.05.2015  11:27

  “在土地集约化之前,我和家里人还有些思想顾虑,担心家里耕地集约了,以后的生活是好还是坏,心里没底。经过两年的发展,从收入的提高到家庭生活的改善,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来的担心是多余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拉洞台村民冶明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祁连县以设施农业和设施畜牧业为引领,以集约经营,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核心,把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高原生态农牧业作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进一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努力夯实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祁连实际的农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据祁连县有机办主任江宁介绍,祁连县在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过程中,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解决了企业生产与农牧民种养脱节的问题,成为祁连县农牧业工作的新亮点。祁连县7个乡镇,拥有1522.05万亩草场,目前,祁连有机畜牧业活体认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意味着祁连县申报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已取得成功,祁连人可以自豪地说,在国内,通过有机认证的天然牧场中,祁连县是国内第一大牧场,这也是青海的骄傲啊。

  祁连县从科技推广和打造品牌入手,强化种业基地建设扩大种养殖规模,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使现代生态畜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据悉,祁连县累计投资1314万元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建植当年生优质饲草料基地2万亩、多年生草地1万亩。在注重科技推广,重点培育农牧业实业发展的同时,祁连县各乡镇按照全县产业布局调整,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增长新路子,发展村级后续产业项目,为农牧民群众在有限的土地探寻“向好三农”提供坚实基础,让更多的群众创业创新,通过发展养殖、奶业、特色种植、绿色产品等多种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党的‘三农’政策实话好,鼓励庄稼人发展后续产业,我和村民办起了牛羊养殖合作社,一年下来收入增加了好多。天道酬勤呐,呵呵。”八宝镇西村李福祥拾掇着刚给孙子购买的幸福125型摩托车高兴地说。

  目前,在八宝镇15个行政村中11个村的后续产业项目已初现效益;建成冰沟、麻拉河养殖小区并投入使用,西村、冰沟村、东措台村商铺正在建设中;白杨沟村、高楞村、拉洞台农家项目建设已全面完工,交付验收。除此之外,劳务输出也成为全镇各族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全镇已举办各类技能培训16期,受益群众达2860人(次),推广科技示范户100户,技能型务工人员1775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676人,2014年,全镇务工收入实现3977.9万元,再创新高。

  同时,峨堡镇发展“一村一品”品牌模式,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有机畜牧业,促进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该镇黄草沟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伸韵互助组、祁连山民族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家庭牧场等一批特色产业在基地产业发展中悄然崛起。黄草沟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伸韵互助组的10户牧民让3.4万亩草场结出了丰硕成果,发展各类牲畜3035头(只),其中牛825头,羊2210只,母畜率占80%,2014年合作社纯利润达158.1万元,人均纯收入27258.62元,比全镇水平高出了10321元。 “一村一品”模式,使牧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左右,比全镇人均收入高出10000元左右。

  此外,围绕优势产业培育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产品,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开展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认证工作。目前,祁连县共注册“雪域八宝”、“峨堡东索”、“祁连黄蘑菇”等涉及农畜产品、旅游文化产品和工业加工产品系列商标90个,借助祁连地理、资源和人文优势,成为祁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响亮品牌。(谭梅 聂文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