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阅读 风雅青花 历世传神

07.07.2015  12:52

  在青海收藏家协会会长南文魁先生的心目中,青花瓷是最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青色除了耐看、不易有视觉疲劳之外,青花瓷还隐含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因此,他很早便开始收藏青花瓷器,不经意中已收藏了很多件。

  双喜罐:民窑精品

  因为青花瓷在用料、纹饰、烧制时间、制作工艺上都很考究,使得人们对青花瓷的喜爱历久不息,于是它的鉴藏也成为考验藏家的一个难关。南文魁先生说自己也曾经历过打眼交学费的过程,在经过大量接触实物和大量读书学习、听讲座后,才有了如今的鉴藏眼光。

  与其他青花藏品相比,这件喜字纹民窑瓷罐也许不是很起眼,但是这种器皿是清代典型器物,它最早出现在清乾隆年间,俗称“喜”字罐,也叫作双喜罐。是民间婚嫁时普遍使用的器皿,通常用于新房装饰,罐上绘喜字、缠枝纹,寓意喜事不断,直到民国初期还在生产使用。南文魁先生收藏的这件清道光年间的喜字罐,纹饰绘画细致,双喜字书写工整,笔画也较细,青花颜色沉着养眼,釉色滋润,缠枝纹繁而不乱。南先生说,在一些藏家眼中这种民窑瓷器有些普通,但真品多,对于南文魁先生更是别有一番意义。正是从研究喜字罐作为基础上手,他一步一个脚印过了青花鉴别收藏的关卡。如今,全品的喜字罐,价格上涨,并且也不是太容易找到了。

  南先生向我们介绍说,青花瓷又叫作白地青花瓷,简称为青花,起源于唐代,元代进入成熟期,到了明代成为国内瓷器的主要品种。到清代,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产量等方面都达到了又一个高峰。青花的主产地在江西景德镇,从烧制工艺上而言,它是用氧化钴料在素坯上描绘纹样,然后施以透明釉后入炉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的青花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因为青花的坚硬、耐磨,不易损坏,它的使用频率很高,人们不仅把它当做日常生活容器,还当做装饰品,并且寄寓了很多美好的愿望。

  气韵清丽观音瓶

  南文魁先生捧出一件清康熙年间的梅纹观音瓶,进一步印证青花的美好特质。这件喇叭口、脖颈内收、丰肩、圆腹的瓶子,跟观音菩萨手上所持净瓶相似,因而得名。简洁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很适合釉的变化,加上与观音菩萨有一定的联系,有吉祥幸福的寓意。瓶身以蓝色釉为底色,颜色沉稳、明净,梅花枝纹饰主色是白色的,因而叫作冰梅,青白对比,衬托出梅花“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的清雅气韵。瓶底有“康熙年制”楷书款,表明这只观音瓶是官窑青花。从瓶底露出的一圈素胎,可以看出胎质细白坚致。南文魁先生说,康熙瓷瓶本来就稀少,而康熙青花也算是青花中的极品,因而这件气韵清丽脱俗的康熙青花冰梅观音瓶,就更加珍贵。

  锯钉补残的官窑青花

  这件豆青釉的青花人物瓶高23厘米,仔细看肩部有接胎纹,釉面光润闪青,细腻润滑,刘海这个颇具喜剧色彩的神仙形神毕肖地站在假山和直达瓶颈的大树下,似乎与跳到他身上的金蟾正在对话,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瓶底印着“大清嘉庆年制”的篆书青花款。不用上手触摸,就能很容易看得出这件青花上的图案是凸起的。

  南文魁先生介绍,这是一件嘉庆官窑青花,在青海出现的一般都是民窑青花,很难寻觅到官窑青花,因此尤显珍贵。瓶身上的图案凸起,是因为采用了豆青釉堆粉工艺,先在胎骨上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了一层白粉,再在白粉上绘花纹图案,最后施一层豆青釉后,再入窑烧制。这样成品青花下面的白粉就能起到衬托青花的作用,使得青花色料跟豆青釉面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让堆粉青花的花纹凸起,增强了花纹的立体感。这种工艺最早始于康熙年间,到了嘉庆、道光更加盛行,技术也更成熟。这件嘉庆年间的堆粉青花施粉挺厚,也比较白,立体感很强,很值得赏玩收藏。因为嘉庆朝财力不如前朝,赏瓶等陈设瓷生产得少,人物纹饰的青花瓶更加少见,因而这件刘海戏蟾青花人物瓶非常珍贵。

  这件青花人物瓶引人注目的地方还有几个几乎贯穿整个瓶身的锯钉。南文魁先生说,这说明了这件青花瓷瓶的珍贵,哪怕损坏了也要修理好继续使用或者珍藏。那时候河湟地区有不少来自陕西等地的锯丁匠人,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