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士奈米尔之死为何令多国与伊朗决裂?
1月3日,巴林麦纳麦,什叶派民众示威抗议沙特处决奈米尔。
1月2日,沙特处决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引发伊朗国内什叶派民众强烈抗议。外界或许不会想到,处决1名教士掀起了中东近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随后,沙特、巴林、苏丹宣布与伊朗断交,阿联酋宣布降低与伊朗的外交级别。奈米尔是谁?为何他的死会引发沙特和伊朗断交?两国断交背后还有哪些宗教、种族、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中东局势会受到哪些影响?
导火索
沙特处死“伊朗代言人”
沙特与伊朗断交,要从1月2日说起。当日,沙特处决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这些囚犯大多是沙特本国公民,其中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
奈米尔是谁?据新华社报道,现年57岁的奈米尔,1959年出生于沙特东部什叶派聚居区盖提夫省的阿瓦米亚市,是沙特知名的什叶派宗教及反对派人士。奈米尔家乡是沙特的石油主产区。什叶派是沙特的少数派,仅占总人口的15%,逊尼派约占85%。
奈米尔曾在1980年左右前往伊朗进行宗教学的学习研究并在那里居住近10年,随后还前往叙利亚继续学习。1994年,他回到沙特。此后,奈米尔频频参加政治活动,并批评沙特政权,要求沙特给予什叶派更多的权利。这使得他被视为什叶派的“代言人”,但由于过激言论,他多次被捕,入狱成了“家常便饭”。
2014年,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家刑事法院以煽动教派冲突、煽动叛乱等为由判处他死刑,并于今年1月2日执行。
奈米尔之死引发了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愤怒。1月3日,哈梅内伊公开抨击沙特杀害“如此一位提倡去恶扬善、对宗教充满热忱的饱学之士”是一桩“天大的罪行”,指称沙特的当权者必将遭受“神圣复仇”。
奈米尔被处决也引发了中东多个国家的示威,人们走上街头,谴责沙特的做法。在伊朗,示威者则直接冲击了沙特驻德黑兰的使馆和驻马什哈德的领馆。
2日晚上,示威民众在沙特驻伊朗使馆前高喊抗议口号,有人向使馆内投掷燃烧弹。几名抗议者闯入使馆内,打砸门窗,并在楼内放火,现场浓烟滚滚。伊朗警察和安全人员随后驱散示威人群,控制住现场局势,逮捕数名抗议者。
“奈米尔被视为伊朗的利益或宗派代言人,他突然被处决,触怒了伊朗,所以引发了伊朗街头针对使领馆的骚乱。当然,这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号召也有很大的关系。”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沙特认为伊朗的骚乱违背了国际法,干涉沙特的司法主权,所以沙特提出与伊朗断交。”
探因
教派背后是地区霸主之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日说,对沙特处死奈米尔和另外46人感到“极度失望”,他呼吁保持冷静和克制。然而,处决奈米尔只是沙特伊朗走向决裂表面的导火索,其背后存在深层次的原因。
马晓霖认为,沙特伊朗断交的背后,其实是争夺伊斯兰世界领导权,以及地区霸权的问题。沙特在伊斯兰世界地位举足轻重,是逊尼派大本营,主流教派是逊尼派。伊朗的主流是什叶派,而且自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大搞伊斯兰革命输出,对沙特构成巨大的颠覆性威胁,双方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沙特与伊朗曾多次明争暗斗,并曾经断交过。1987年7月,402名朝觐人员在沙特麦加发生的冲突中丧生,其中包括275名伊朗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民众走上大街抗议,冲击沙特大使馆,并火烧科威特大使馆,有一名沙特外交官丧生。
1988年4月,沙特国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宣布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1991年3月,沙特和伊朗恢复了外交关系,并就朝圣问题达成协议,但两国关系依然紧张。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平衡被打破,伊朗的影响力通过伊拉克渗透到土耳其、叙利亚等国,引发中东国家特别是逊尼派占主导的国家对伊朗的忌惮。伊核协议全面达成后,伊朗迎来了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良机,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与沙特的低价石油进行竞争。
在当前的中东地区,伊朗和沙特分别被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盟主”,它们在多个国家支持和扶植本国的代理人。其中,伊朗背后的支持者包括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叶派力量,沙特背后则是海湾国家和中东大部分逊尼派国家。在国际社会联手打击“伊斯兰国”、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相对稳固的背景下,伊朗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作为反击,沙特联合多国空袭也门,打击亲伊朗的也门胡塞武装。
因此,马晓霖表示,沙特伊朗此次断交,表面上看是教派冲突,实质是地区领导权的争夺。
前瞻
多国外交拉锯不会引发战争
4日,继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后,苏丹、巴林也宣布与伊朗断交,阿联酋则表示将降低与伊朗的外交级别,中东或许面临着近年来最严重的一起外交风波。
马晓霖表示,巴林跟沙特的关系非常特殊,受沙特的保护,因此追随沙特,跟伊朗断交;苏丹长期接受沙特的援助,在外交政策上与沙特保持一致,“及时”宣布与伊朗断交。沙特在海湾合作委员会中的实力最强,阿联酋等其他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回应、配合沙特的“外交战”,这也是一次“抱团取暖”的行动。
马晓霖认为,今后几天不排除其他阿拉伯国家,或者是非阿拉伯的伊斯兰国家因为要考虑与沙特的特殊利益,或迫于沙特的压力,采取跟伊朗断交或降低外交级别的做法,伊朗的外交危机可能还会继续发酵几天。
有分析认为,此次中东危机给了沙特或伊朗动用军事力量争取地区领导权的机会。但马晓霖认为,冲突不会引发战争,因为无论是沙特还是伊朗,都承担不起发动战争的成本。沙特的军事实力相对弱小,靠美国保护,近来又在也门打击胡塞武装,同时帮助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可能对伊朗开战。
从伊朗方面来看,尽管伊朗的军事实力超过沙特,但沙特得到美国的支持,伊朗不得不忌惮。而且,如果开战的话,伊朗会失去与欧美国家改善关系的机会。从目前的表态来看,伊朗的态度相对克制,伊朗与沙特的冲突和对峙只会停留在外交层面,进一步升级的机会不大。未来第三方介入调解的几率很大。
【奈米尔大事记】
●1980年左右,奈米尔前往伊朗进行宗教学的学习研究并在那里居住近10年,随后还前往叙利亚继续学习。
●2008年,奈米尔因为批评沙特政府的言论被捕,盖提夫因此发生冲突事件。
●2012年,奈米尔发表言论称对沙特前王储、内政部长纳伊夫的去世感到“解脱”,并在中东局势突变后呼吁示威者抵抗警察,又被警方逮捕。
●2012年,因支持此前一年发生在盖提夫的示威活动,奈米尔再次被捕。奈米尔被捕时大腿中枪受伤。
●2014年,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家刑事法院判处奈米尔死刑,并于今年1月2日执行。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