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下管廊打通城市动脉

06.12.2016  18:04
来源:西宁晚报

   西宁市综合管廊建设设计秉承“集约、智慧、生态”理念;

  地下容纳地上城市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热力、燃气、污水、雨水等8类管线;

  涉及全市区域的地下管廊将成为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避免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造成的浪费,提高市政配套服务水平, 2015年,西宁市积极响应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综合管廊建设的要求和布置的号召,启动了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百亿综合管廊涉及

   7649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范围涉及全市域,合计总长度624公里,规划范围包括西宁市中心城区、多巴新城、甘河工业园区,湟中县、大通县和湟源县城区。

  据了解,2015年8月,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根据西宁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和信息系统专项分析编制完成了《西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评审稿,11月完成规划报批稿。

  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范围涉及全市域,规划面积7649平方公里。主线综合管廊总长度约227公里,支线综合管廊总长度约312公里,缆线综合管廊总长度约85公里,合计总长度624公里。中心城区设置1座总监控中心和5座分监控中心。总投资约529亿元,分为近期2016年~2020年210公里(十三五规划),远期2021年~2030年414公里两个阶段建设实施。综合管廊规划容纳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热力、燃气、污水、雨水等8类管线,其中通讯管线包含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4类管线,实现所有市政管线全部全面入廊,部分管廊内配备工程检修车。

  16公里管廊

   主体施工年底完成全部

  据了解,我市综合管廊规划遵循统一规划,统筹推进;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新区成片成网;老区结合道路拓宽改造,旧城改造、地铁轨道建设实施;优先实施主线的原则分批实施。

  西宁市城市综合管廊中心城区主线为大十字型骨干网络,在此骨干网络基础上按片区布置片区区域主线,然后再根据道路及管线规划情况布置支线,形成完善全面的综合管廊系统;中心城区设置1座总监控中心和5座分监控中心;部分管廊内还将配备工程检修车。

  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可研批复总投资约44亿元,计划2016年完成投资1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亿元。截至2016年11月底已实施14条道路管廊约16公里,全部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一期工程建设

   19条管廊两个示范区

  据了解,2016年实施的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主要涉及师大新校区、小桥片区、西川新城片区、南川片区、多巴新城片区、海湖新区和城东区等7个片区,共19条道路综合管廊,基本包含全部八类管线。其一期工程建设的19条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约40多公里。两个示范区包括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片区和西川新城片区。一期工程建设与道路同步实施,并建设监控中心5座,2016年3月3日开工,今年实施了14条综合管廊,开工总长度约16公里,截止到11月底已全部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其中8条道路整体完工。

  师大新校区综合管廊实施高教路、学院路、泉湾路,呈F型,所有管线全部入廊,可全面解决师大新校区及周边地块市政管线需求;西川新城主线管廊呈“田”字型分布;管廊布置沟通2座330KV变电所及3座110KV变电所;结合区域管廊布置,实现西川新城高压入廊等问题。

  二期工程建设

   30条道路84公里

  据了解,二期工程建设方面共包括30条道路总长约84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可研和初设评审,根据各片区需要正在进行第一批22条道路总长约45公里的施工图设计。二期选取了8条管廊拟采用PPP模式,通过竞争性磋商的方式确定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管廊二期PPP工程咨询单位,目前正在编制“两评一方案”。

  七大项目亮点促百年民生工程

   亮点一:出台《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西宁市出台了《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切实解决管廊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管廊建设管理有章可循。该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亮点二:克服困难高效全力保证项目进度

  据了解,为确保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9月顺利入住,面对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的三重压力,项目管理单位通过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管线迁移等困难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施工,加大人员和机械投入,24小时不间断作业,最终于7月30日完成学院路及高教路南段主体结构施工和回填,8月31日完成内部防水施工,实现师大新校区雨污水按期入廊并顺利通水。

  亮点三:国内首次实现雨污水入廊

  西宁市是国内第一个将雨污水管线纳入管廊的城市,利用西宁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的坡度优势,将雨污水管线纳入管廊比平原地区入廊更经济。雨污水创新性采用组合箱涵形式入廊,燃气舱采用外挂式,不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所有市政管线的全面入廊;而且道路施工时不再进行雨污水管线敷设,缩短道路施工工期。目前,师大新校区学院路、高教路以及小桥片区毛胜寺路雨污水舱已顺利通水。

  亮点四、新规范新材料新工艺三合一

  ●新规范: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采用国家最新修订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材料,管廊主体全部采用C40P6F150高强度抗渗抗冻混凝土,主体内部涂刷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根据地勘报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垫层敷设SBS卷材,管廊主体外部涂一层乳化沥青后再用SBS卷材包裹,延长了管廊主体的使用寿命。管廊内部支架采用外置后置式C型钢和内置预埋式C型钢,不仅美观,而且使用期长。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引进铝合金模板,铝合金模板不仅稳定性好、承载力高,拼缝少、精度高、拆模后混凝土感观效果好,而且施工方便、效率高,重复使用次数多、平均使用成本低,现场施工垃圾少、支撑体系简洁,回收价值高,符合国家对建筑项目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要求。

  ●新工艺:一期工程每一公里管廊的平均施工周期为4个月。为缩短工期,依托铝合金模板研发出铝合金滑移体系新工艺,并选取部分试验段施工,大大节省了原材料、劳动力及材料倒运,同时提高了砼成型质量。经测算,相比传统施工工艺可节省1/3的工期。

  亮点五:技术创新带领管廊施工升级

  ●创新一:率先启用铝合金模板,并将其成功运用到西宁地下现场管廊施工中。铝合金模板是一种新型施工材料,具有重量轻、可周转、易操作等多重优点。经简单拼装既可轻松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是实现城市地下管廊“工厂式、流水化”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

  ●创新二: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3s和建筑三维信息模型BIM一体化融合技术,实现了地下综合管廊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并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

  ●创新三:积极推进铝模滑移动体系、叠合板工艺实现建筑工程装配式产业化的发展。利用这些新工艺、新技术,轻松实现雨污水组合,箱涵式入廊,燃气采用两种形式入廊的精妙设计。

  ●创新四:探索总结了湿陷性黄土换填和紧密桩施工,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质结构稳定性极差,在其上面建管廊,其产品质量很难保证的难题。

  亮点六:集思广益创造施工条件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规划应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要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的地下空间,要确保一次投资,长期有效,为此,我市采取临时租用地的办法,避免了基坑支护时造价高、工期长、安全性低的问题,还为后期道路单位提供充足的施工作业面,避免二次投资。

  亮点七:群策群力确保安全质量

  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方面,我市委托第三方实验机构定期对进场原材料、分部或分项工程、施工节点进行抽查,制定《综合管廊工程管理办法》、成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每月举行安全生产会,强化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截至目前,一期工程无安全事故和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发生,Ⅰ、Ⅱ标段分别被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2016年上半年省级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Ⅲ、Ⅳ标段分别被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2016年下半年省级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