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联动”联心联事联群众——西宁市城西区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青海新闻网讯
不用再为搬煤储煤犯愁,更不用担心这个冬天会否温暖。“公仆情怀、为民政府”,八个大字表达着“三无”楼院居民深深的谢意。4月25日一早,住在西宁城西区学院巷社区的西宁市煤建公司家属院30户家庭代表,分别为城西区政府和古城台街道办事处送上了锦旗,以感谢在区、街道、社区的联动帮助下,得以完成的因规模小、住户少、无人管而久拖未决的“煤改气”实事。
在省经委的帮助下,北气巷社区居民有了一个书香馨浓的图书角和心愿直通的“微愿桥”;有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杨家寨村安置用地林木移植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开展;在西关大街办事处党员进社区活动中,省地税局局长被聘为发展顾问,并被社区邀请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在西宁市电信分公司的慷慨解囊下,福利院的院民们拥有了向往已久的手机和宽带服务……还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单位、在职党员以不同的方法形式,以最务实的行为,在细微小事帮助和难题难点解决中,践行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鲜活实践。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依托辖区省市厅局级单位较多、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西区实际,建立省、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联动”机制,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总阀门”,以“实事联办”、“难题联解”、“党建联抓”、“项目联动”为“新引擎”,凝聚各方力量,在一线为民排忧解难中探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深受辖区居民的认可与欢迎。
联办实事 群众得实惠
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一件一件解决,一条一条落实;把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重点,定点联系、定时走访、定向支援;把各方的力量凝合起来,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充分发挥省市区单位协同的优势,通过“五级联动”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的民意收集、分析、响应、反馈动态机制,梳理出与省市厅局相关职能部门一致的全局性、典型性的民生问题,通过“组团式服务”、“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载体,有针对性的做好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法律维护、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助学帮困等工作,合力为基层、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医财西社区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着力实施了“连心、关心、爱心、暖心”的“四心”工程,邻里连心卡、“手拉手关爱卡”、“每周有爱”援助、“暖心助老”服务等,让在职党员干部在为民做好事中凝聚民心、聚合民力、与群众更加贴心。西关大街某家属院内有一处待建工地,因常年无人管理成了垃圾死角。对此,居民们意见颇大。区建设、城管等部门联合青年巷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资8万多元清理垃圾,还将此处改建成一个供居民休闲的封闭篮球场;昆仑路东社区同辖区单位进行沟通,莱玛假日酒店出资3万元在解放渠以东北侧人行道安装了五盏太阳能路灯,居民夜晚安全出行有了保障。
在党群干群之间搭起一座座“连心桥”,各社区还通过“心愿树”、“心愿墙”、“阳光爱心交换站”等,把困难群众的微心愿“晒”出来,一台洗衣机、一个高压锅、垃圾清运、地下漏水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或微不足道的心愿,都在实事联办中得以实现。目前,全区共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14户,帮助142名群众实现了“微心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696人次。
联解难题 搭建新平台
针对群众反映征地拆迁养老问题,区上安排资金8500万元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针对“三无”楼院无人管理问题,探索“政府主导、适当补贴”模式,辖区149个“三无”楼院社会化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双三分之一工作法”的创新推出,使得全区党员领导干部用三分之一时间,部门、单位有三分之一人员深入基层,更加广泛地听民声、知民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帮助精神病患者,这个连家人都难以处理和面对的问题在“五级联动”中有了解决途径。西区人深深懂得:在西区这个温暖大家庭里,不管是何种原因,绝不可能有被边缘或被冷落的居民。面对两名患有精神疾病且常年无人照料的“特殊”居民,昆仑路西社区积极与区残联、区民政局、古城台街道、昆仑路西社区协调沟通,争取医疗和民政相关资金救助,将他二人送往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目前,一人的精神状况得到好转,已经出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解难题是重要的方面,同样重要的还有“借智慧、搭桥梁、精研判”,为西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多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积极聘请辖区内省市部门单位领导担任城西区发展顾问,紧紧围绕城西区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行政科研办公区、环境最佳居住区”战略定位,突出“转变作风聚能量,深化改革惠民生”这一载体,强力推进城西区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西关大街办事处聘请的发展顾问,将充分发挥地税工作的专业特长,走访调研辖区气象巷市场和贾小市场的个体户,宣传税务政策和知识,针对餐饮、三产服务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与此同时,以“专题调研”、“上级指导”、“联合执法”、“共同服务”等形式,打破了层级分割、资金技术人员分散的不利因素,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信息沟通和问题协调渠道,特别是在处理矛盾纠纷、维稳工作和突发事件中,初步探索形成了“五级”共同研判、分级负责、密切合作、协同解决难题的联动、联解机制。
联抓党建 构建新格局
让极具西区典型特色的街道社区“1+5+N”区域化党建品牌更加富有生命力,通过组建区域内行业特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聘请客座教授、组织上“大党课”、互动观摩等措施,让42个网格党小组、18个楼院党支部、1个楼道党小组和6个家庭小党校更加活跃地服务群众,形成了“党建工作联创、宣传教育联做、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社区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抓”的“六联”工作机制。
开展“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化激励机制、“流动党员阳光驿站”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依托“家庭小党校、楼院党支部、楼道党小组”,采取送学上门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吸引力;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高玉兰联点医财西社区,该社区开展“以‘镜’促‘净’”活动,组织社区党员上“微党课”、辩论、讲先进人物服务群众的故事,以先进典型人物为“镜”,促进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充分发挥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委员会在区域化共建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有效整合驻地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资源;切实加强驻地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班子、队伍、活动、阵地、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驻地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共建服务活动。
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楼宇建”、“行业建”等方式,在全区101家非公经济组织和8家社会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通过党建联抓,引导辖区内党组织逐步由“要我共建”向“我要共建”转变,共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出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组织、居民党员双向互动、双向管理、双向服务的工作模式,形成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公共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联动项目 确保深融合
5月16日,城西区经济和商务局在深入辖区对众多中小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辖区50余家中小微企业参加的银企对接会。促成了32个项目,达成意向性融资金额3751万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针对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西区主动为中小微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宣传和落实,推动了政府部门、金融部门服务方式的转变。
立足西区实际,围绕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部门重点业务工作,主动与省市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核心,加快金融大厦、总部经济楼宇大厦、青海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对西区发展的支持,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实施、重大资金安排、重点工作落实,确保省市区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同时,以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启动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引导扶持社会力量,新建文化培训、民俗展览、旅游服务场所,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建立有利于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基层公共服务。目前,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城西区文化艺术中心已正式开放,集群众文化培训、图书阅览、艺术展演、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满足了辖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城西区“一街一品”特色,完成兴海路特色街区建设及21条小街小巷街景整治,改造老旧散小区楼院设施,完成虎台小区、贾小庄小区道路绿化、路灯安装及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完成五四大街、兴海路沿线棚户区改造任务,同仁路、胜利路等沿线24栋单体楼、56栋“金屋顶”,以及麒麟湾公园、滴翠园、鲁青公园3处绿地景观亮化,使城西区城市形象品位进一步提升。
牢牢把握转型跨越、富民强区主线,学习借鉴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做法,截至目前,全区立行立改解决各类问题125条。努力构建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立体推进的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省市部门单位指导帮扶、区级部门纵向联结、镇(街道)面上协调、村(社区)“网格化”联系机制,切实整合和调动党政部门单位优势资源,促进基层更好地服务群众、破解难题,为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社会稳”的新西区提供服务保障,“五级联动”畅通惠民之路,联心联事联群众,将“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引向了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