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黑陶罐里的“金色梦想”

09.05.2017  13:22

黑陶飞快地在手中转动。

学徒索南达杰介绍黑陶展品。张浩摄

四月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班玛黑陶,在高原雪域深处的班玛县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群众传统的生活器皿,用来装粮食谷物、药材、首饰等。班玛黑陶技艺传承人果洛谢格太说:“如今,传承黑陶技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我们的黑陶罐里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

来到班玛县藏文化产业园里,果洛谢格太的班玛黑陶旅游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这里。果洛谢格太的妻子梅珠介绍说,当初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把手上的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走进黑陶制作工作室,琳琅满目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黑陶工艺品。茶杯、水壶、灯盏、陶罐,色泽深厚,造型圆润,风格古朴。

“黑陶制作过程都是原始手工制作,用土来自班玛县灯塔乡山,取土、晒干、粉碎、和泥、打磨、捏制、发酵、火烧、熏黑、抛光、成品,这就是古老的黑陶工艺制作的完整流程,整个过程里有些配方和烧制方法只有自己掌握。”果洛谢格太介绍说。

“班玛的黑陶虽然看起来表面不很光滑,但不容易炸裂,1800摄氏度的高温灸烧也没事,这是因为灯塔山上的土质里面矿物质含量较高,这样的泥土不会很细腻,所以烧好的陶罐表面看起来略显粗糙,不过结实、耐高温。”梅珠说。

“把黑陶技艺传承下去是责任,也是义务”,果洛谢格太说。

梦想源于一个不甘落后的决心。

梅珠说,由于所有的黑陶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实行的是“员工+学徒”的用工模式,现在有17个学徒工,都来自班玛县贫困家庭。在这里已经学习了三四年的时间,如今都已经可以单独制作完成黑陶工艺品,每个月还可以拿到1800元以上的工资和奖金,帮助家庭稳定脱贫。

果洛谢格太的愿望是帮助17个贫困家庭稳定脱贫。从此,黑陶罐里又装载了17个人的愿望。梅珠说:“如今,他们都学业有成,人都有不甘落后,有脱贫致富的决心。”

闹日措和闹周是姐弟俩,一同在这里上班。在我们眼里,这姐弟俩都是可栽培的“苗子”,有耐心、悟性好、能创新。闹日措说:“我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手艺,还学到了管理方面的经验,现在我们家已经脱贫了,我和弟弟的愿望是可以日后创办自己的黑陶公司,继续把班玛县的黑陶文化传承下去。”

梅珠介绍员工昂毛,她说,昂毛的丈夫身患残疾,有一个孩子在上学,全家的经济重担就落在了她身上,她很勤快,制作黑陶又快又好,个人拿奖金是最多的。

昂毛说:“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了,在这里没有风吹日晒,不仅学到了手艺,每年还有2万元以上的收入,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就在今年,很多藏医院、中医院都定制了自家的黑陶用来熬药,订单翻了几倍,我们的员工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了,黑陶不仅成为班玛县传承藏族文化的固体载体,更成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致富‘法宝’,”梅珠介绍说。

“如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政府还帮着我们宣传推介产品,黑陶才被更多的人知晓。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带去的二十多件展品在布展当天就销售一空,真没有想到,我们藏家的黑陶在沿海大城市这么受欢迎,有很多没有买到的商家都愿意订购,这让我对黑陶的未来很有信心。”梅珠说。

谈起未来,果洛谢格太和妻子梅珠有着自己的一个“十三五”小规划。梅珠说:“我们打算学习一些设计,创新黑陶的样式,继续免费给愿意学习黑陶技艺的贫困户传授手艺,帮助他们脱贫,五年计划再帮助50户贫困家庭的人学习黑陶手艺。”

果洛谢格太不仅是当地黑陶手艺的传承人,也是帮扶当地贫困村民脱贫的领头雁,以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奏起了脱贫致富的动人旋律。(张 浩)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