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零"后运营商再开流量银行 流量自由交易还有多远
近日,中国联通推出的“流量银行”声称能够让用户间进行流量储存、转赠和交易,被视为运营商在“流量不清零”之后的又一举措。
此前,中国电信也推出过类似产品流量宝,用户通过下载激活、做任务、抢红包和看广告等途径赚取流量币,然后兑换流量和免费WiFi时长。然而,就在流量终于可以“自由买卖”的时候,价格偏高,转赠交易中颇多限制,以及广告推广等问题成为用户体验的痛点。
流量可赚取转赠和交易
记者下载体验了“流量银行”APP,绑定手机号激活后,可以查询、存储和转赠流量,流量银行用户间,还可以通过类似微信红包的方式,分享流量红包,增强用户间娱乐互动。
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下载第三方APP等“做任务”的途径赚取流量币,用来充值流量或转赠他人。比如:下载京东商城、邮箱大师APP分别能赚取7个、6个流量币,累积60个流量币能换取50M流量,150个流量币能换取200M流量等等。
记者以下载一首歌曲需要3M流量来计算,那么50M的流量可以满足用户下载约17首歌曲。而用户为此需要积累60个流量币,也就是下载10个类似邮箱大师这样的APP应用。不难看出,这些举措实际上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为了推广产品下载使用,替消费者付费购买流量,以拉动该公司APP的安装和使用率。在这一过程中,运营商扮演中间的媒介,流量被当成一种虚拟货币实现交易。
对此,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无论是从流量滚月清零,还是流量银行等交易平台,不难看出,运营商对流量的管理越来越柔性化,随着视频,游戏应用在移动端越来越普及,流量的使用,购买和付费模式也应日益多元和灵活。”
据记者了解,流量币并非中国联通首创。此前,中国电信就亮出了旗下“流量宝”应用,也是一款“做任务”赚免费手机流量且可以免费使用WiFi上网的产品。无独有偶,虚拟运营商巴士在线也曾在北京国际通信展期间提出“流量银行”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该概念提出:流量可实现增值变现,增值收益率为12%,增值收益部分的流量还可按一定比例转换成语音通话。
使用有限制受人吐槽
“我个人觉得,这个应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人民币购买流量币来换流量,10元人民币能买100个流量币,而105个流量币可以兑换70M流量,这个价格跟中国移动的加油包差不多,并且还有点略微偏贵。”上班族曹宁下载体验后说。
“当然我也可以做任务,邀请好友加入、下载推荐应用,但也是有条件的。比如应用页面显示下载‘指旺理财APP’可以获赠300个流量币,但点开后发现若想获得300流量币,需要购买其提供的理财产品,至少100元才行。”曹宁略显失望地说,这里的流量圈有点类似微信的朋友圈,可以领优惠券,去电子商城买东西什么的,但是我并没有多少好友在这里面,也不太喜欢下载自己不常用的APP占手机内存。
同时,用户在体验过程中发现,其宣称的流量存取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用户每月既有套餐中剩余流量并不能存储在这个“银行”中,也不能转赠或分享给他人,只有通过这个应用额外购买的流量才能存储并赠送他人。换言之,流量银行与手机套餐内的流量之间并没有完全互通,而是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虽然目前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都可以下载使用该应用,但若想通过“流量银行”购买流量,或把别人赠送的流量币兑换成流量充值到手机中,“流量银行”客服表示,目前中国联通和电信用户实现了全国覆盖,而中国移动用户目前则仅限北京和深圳地区。
流量金融化任重道远
运营商们在虚拟货币领域略显动作慢半拍。以QQ起家的腾讯就是靠着不起眼的Q币,逐步建立了商业模式。据腾讯财报显示,腾讯QQ会员、超级会员、空间订购服务等业务的增长,也带动了其社交网络收入的提升。
相比之下,电信运营商虽然也有类似虚拟货币业务,如手机积分、手机钱包等,但功能略显单一,积分大多只能从积分商城里兑换充值卡或话费,用途相对有限。随着4G网络快速发展,相比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流量对于拉升运营商增长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流量币的价值可能会应用到更多领域,例如与航空公司、银行的积分体系打通,可以互相兑换,降低用户的流量成本,为生活带来更多便捷。
“来自互联网的竞争促使运营商模式转变,这种在自身、用户和互联网厂商间做桥梁的方式是有益尝试,但任重道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流量不是货币,不会成为像人民币一样的硬通货,只是未来会实现更多元、灵活的流量计费方式。“因为运营商还是希望用户多消费流量,无论是流量银行,还是资费套餐,合理的性价比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