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县农村新鲜事:村干部“坐班”办公

17.08.2014  00:18
核心提示:  开栏的话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就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各地高度重视

  开栏的话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就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抓“三基”、强“三基”,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新进展层出不穷。为全面报道各地加强“三基”建设的生动实践,青海日报今起开设《抓“三基”强“三基”——六次全会精神在基层》专栏,充分展示全省各地“三基”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积极推进全省“三基”建设。敬请关注。

   8月4日清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小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喜业来到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今日值班:党支部书记刘喜业”等内容写在告知牌上,对其他4名村干部今日去向情况也都一一进行了注明。

  自推行“村干部坐班办公”和“今日去向告知”制度以来,书写告知牌成了村干部每天的“必修课”。每日都有村干部在村办公室坐班,实行考勤签到制。这些在机关实行的制度,如今已在大通县农村全面推行。

  “以前到村委会找村干部办事常常找不到人,有时候还误事。现在有事直接到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就能找到办公的村干部,大事小事办起来方便多了,而且服务态度也好,我们很满意。”一早就来到桦林乡胜利村村委会办事的村民昝登林拿着盖着章子的材料满意地说。

  这些变化,得益于大通县在全县村级组织推行的“村干部坐班办公制度”和“今日去向告知制度”。

  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多,到村委会办事的群众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村干部半工半农,除了落实上级的工作任务外,其他时间在忙自家的农活,导致群众“有事办不了”、“有事找不到”。

  而与此同时,近年来大通县村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有了较大提高,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办公条件明显改善,这为实行村干部坐班办公制度和今日去向告知制度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此基础上,大通县在全县推行村干部值班坐班和今日去向告知制度。明确了村干部坐班办公九项工作职责,并要求村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实行定人定点办公。每天至少安排一名村干部坐班,坐班时间不少于6小时,制定坐班办公安排表,并向群众公开,做好签到及履责日志。同时,建立了首问负责、集体例会和今日去向告知制度。

  “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随时处理村内日常事务,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保证受理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并每月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召开一次全体坐班人员会议,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及时纠正不足,每季度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一次议事例会,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进行听政议政。

  “村干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办公,不但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约束管理,而且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乡村和谐发展,大家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干劲明显高涨。”塔尔镇党委副书记陈生凯说。

  该乡上窑村以前村级班子涣散,邻里争吵等琐事经常发生,不但影响团结,还制约了群众脱贫致富,经济发展一直在全乡居于落后位置。通过近期以来干部集体办公,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群众对干部的信誉度日渐增高,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成立了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协调争取实施了道路硬化、卫生厕所修建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村里的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

  据悉,大通县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和今日去向告知制度以来,有效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村级服务功能。群众反映说:“政府为咱老百姓想得越来越周到了。”

  加强“三基”的生动实践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村干部“坐班”办公、今日去向告知、实行考勤签到制,这在青海农村还是件新鲜事。

  在青海农村牧区,由于村委会办公条件有限,村干部工作情况特殊,很少实行坐班办公,也常因“有事办不了”、“有事找不到”而误事。

  为及时听取村民诉求,解决村民困难,提高村委会工作效率,大通县在全县村级组织推行“村干部坐班办公制”和“今日去向告知制度”,彻底改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式,提高了村干部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首问负责”、“集体例会”,让村干部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更加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增进了干群之间的友情,加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细微之处见真心”,坐班“坐”深干群情。大通县乡村里的这些新鲜事,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谋利益的实际行动,也是“抓三基、强三基”的生动实践。我们应提倡和学习这种为民务实的作风,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做人民信任、欢迎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