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教育让百姓得更多实惠
青海新闻网讯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全省教育系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在提高全省人口素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最大限度满足民生需求上取得新进展、呈现新亮点。
改善办学条件 体现一个“快”
全年共下达教育基本建设资金36.5亿元,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普通高中建设项目。青海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青海民族大学工科校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14年前下达的建设项目基本完工,2015年下达的项目开工率达到省政府目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体现一个“均”
推进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在19个县开展试点,建立了幼师队伍补充的新机制。6个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打通了中高职立交桥,28所中职学校和7所高职院校38个专业实现对接。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高校理工科应用型专业占比达到54.34%。省属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占全省立项总数的75.38%,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7项,占全省立项总数的75.51%,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17%。首次实行大预科,实现民族预科教育集中办学。
教育经费保障覆盖体现一个“惠”
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生均提高300元;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现行免学费的基础上增加600元,达到年生均2600元;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年生均6000元。中职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生均提高5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生均补助标准提高200元,教育资助保障政策持续提标扩面,更加惠及民生。
推进教育改革体现一个“新”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管办评分离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相继出台,涉及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关系每一名师生,体现了国家精神、我省特色,具有操作性,在深化教育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一个“活”
出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指导意见,推动各地以县为主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积极开展东部地区中小学对口支援青南地区教育工作,选派300余名教师赴青南各地支教。1600余名师范生下基层顶岗支教,进一步盘活了区域内教师资源。
教育发展环境体现一个“稳”
以加强“三基”建设为契机,强化各级教育工委、学校党组织建设,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发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师生“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完善维稳“三步工作法”,落实维稳工作各项措施,教育系统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青海教育2015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部的有力指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一年来,青海教育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也为“十二五”青海教育事业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青海教育“十二五”
五大亮点
总体看,“十二五”成为青海教育投资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办学条件改善最明显、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5年。具体体现在青海教育五年发展的五大亮点上。
亮点一: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全省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达80.7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0%,分别比“十一五”提高了20.34和10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02%,完成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
亮点二:
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等一系列教育重大民生工程,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等教育资源均有大幅增长,16项教育资源指标居西部前列。
亮点三:
教育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构建了自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确保了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亮点四:
教育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扎实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下放了中小学教师招聘、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等一系列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城市择校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亮点五:
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加强
各市(州)、县(市、区、行委)均成立教育工委,全省89.4%的中小学建立了党组织,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和中职学校实现了全覆盖。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覆盖到本科院校高年级2/3以上的班级。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为全省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