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优秀医生的“仁者心”
“我找山珍勋大夫,他不在的话我改天再来。”在医院的导诊处,一大早赶来看病的老人虎华祥,向工作人员打听山医生。今天恰逢山医生出诊,老人挂了号来到诊室外,发现像他这样特地来找山医生看病的人,站满了10多米长的过道。
47岁的山珍勋,是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医生,但来找他看病的却不只是这种病的患者。“山医生对自己要求高,所以对各科的疾病都有所钻研,尤其擅长心血管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副院长万全正说着,拿起了一张《出诊表》,其中的信息表明,山医生坐诊的不止一个科室,而且从周一到周六基本都有排班。
事实上,来找山医生看病的患者很多都直接要求挂山医生的号,并不在意到底是哪个科,所以山医生出诊时经常接待不同病症的患者。这么多人找山医生,当然是因为他的医术好。
早在1994年,刚从海北卫校毕业不久的山珍勋,被派往北山乡卫生院。有位30岁的女性急重型肝炎患者,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医药费,放弃治疗从县医院出院回家。后来家属找到山珍勋大夫,希望他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当时我从医不久,对待病情这么重的病人也没太大把握,她家里人说只要让她不疼就行,可我觉得还是有希望一搏。”他用所学的中医知识先对病人进行调理,见确有起色就配合着西药双措并举来治疗,结果病人竟然转危为安。“当时只是控制住了病情并未治愈,所以后来的7年间,我对她一直不间断随诊。”山珍勋回忆,为了治疗这位病人,他废寝忘食查阅资料,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有信心。
后来的从医经历中,每当遇到这样棘手的病案,山珍勋都迎难而上,把挑战当做成长的机遇,他的医术也随之更上一层楼。2004年,已在县医院工作的他,接诊了浩门镇疙瘩村一位产后风湿症的患者,“这位产妇出院乘坐马车回家时受寒了,到家后身体僵硬,无法哺乳、生活也不能自理,她的丈夫魏建明和公公来找我,我直接去她家里诊治,先进行针灸再配合汤药,3天后渐渐开始好转了。”之后的一个月里,山珍勋每隔3—4天就去患者家里复诊,终于将其治愈,他也在治疗风湿病上有所建树。
事实上,山珍勋对自己医术的期望一直很高,1994年自费到青海省中医院进修一年,在后来的从医过程中,他善于积累、勤于钻研,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论文10余篇,在省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中,有三篇获《优秀论文证书》,一篇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医德为品,医术为质,山珍勋的事迹诠释了一位优秀医者的感人品质。2017年,山珍勋被评为门源回族自治县第三届“道德模范”中的“敬业奉献模范”。而他始终用自己爱岗敬业、不懈进取的工作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竖起模范的旗帜。
(摘自5月1日青海日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