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藏区新貌:一座光伏电站带动千余户贫困群众

05.10.2015  13:32

  驱车走在塔拉滩上,一座座光伏电站格外显眼。谁能想到,这些高科技的电站,在让当地转型发展成为特色的同时,还能成为扶贫龙头产业。

  “为了让全县一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我们因地制宜实施了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县扶贫局局长仓周加介绍到。

  “光伏扶贫”?一个新鲜的名词闪过脑海,一下子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想探个究竟。

  “光伏扶贫”就是利用“企业出资金,牧户出资源”的方式,引进光伏企业在贫困地区,利用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资源建设光伏电站,通过土地租金或就业可以直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阳光工程。

  2015年,共和县被确定为光伏扶贫项目试点县,扎布达村、珠玉村、黄河村、瓦里关村、上梅村、下梅村、廿地村、拉拢村8个村成为项目村,直接参与“光伏扶贫”项目的人达到1111户4475人。

  目前,共和县已经在廿地村流转土地700亩,计划将分两批次在这里建设40兆瓦的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后,每户可享有3000瓦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权,年分红4000元,可持续获益20年。

  听了仓周加局长的介绍,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光伏扶贫工作开展走在前列的廿地村。村民曲吉多杰告诉我们,用光伏发电给他们增加收入的消息,早就在村里传开了。村干部告诉他们,如果发电站建成,每发一度电国家都会补贴0.95元,一年也有不少收入,大家觉得划得来,就把一部分土地流转了。

  为了能让“光伏扶贫”的路走得更加顺利,廿地村村支书久美多杰率先带头,将自己的部分土地流转了。他说:“我们村子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又没有可以开发的资源,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光伏扶贫’让我们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而且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建电站,每亩地有50元的流转资金。

  共和县各地日照百分率高达61%至69%,年平均太阳辐射量约为6564.26兆焦耳/平方米。为推进光伏扶贫工作,仓周加时常接触这些数字,如今这些数据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光伏发电产业已在我省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在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和共和盆地的塔拉滩,两座光伏城已经建成。如今,将光伏这种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发挥运用到扶贫工作当中,无疑是极大地拓宽了这片贫困土地上致富的道路。

  随着“光伏扶贫”工作的深入,这里的人们在以农牧业方式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能以新能源生产方式进行致富,向阳光要收益,获取“阳光收入”。

  今后,共和县内的1111户贫困户的家庭收入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而且这种态势将在未来的20年内不断持续。通过“光伏扶贫”,不仅能充分利用共和县贫困地区丰富的光热条件,还能帮助人们增加收入,实现光伏产业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共同发展。(刁永萍)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