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登山之旅

24.11.2014  20:11
核心提示:   因工作原因我经常会听到电力建设者的故事,也曾因采访任务去过几次施工现场,然种种缘由却从未真实触及,止步于“听说”。去施工现场看一看,真实感受一下他们的工作生活成了我的一

   因工作原因我经常会听到电力建设者的故事,也曾因采访任务去过几次施工现场,然种种缘由却从未真实触及,止步于“听说”。去施工现场看一看,真实感受一下他们的工作生活成了我的一个梦想。11月16日,有幸跟随工程管理人员走进施工一线,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他们的艰辛,更体会到了他们口中“难”字的真正含义。

  16日早上,我们一行三人从格尔木市驱车前往乌兰县。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此行目的地——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施工现场乌兰县老虎口。老虎口海拔3700--4300米,山体陡峭,平均坡度70多度,材料的运输就成了整个工程最大的难题,只能靠人扛马驮的方式将材料运到山顶。

  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工程管理专责廖世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山上组建一座铁塔花费的人力、时间是平原地区的上十几倍。一座塔基大约重4.5吨,一人一次背负15公斤,往返一趟需要3个小时,10个人就要花费300人次、900小时才完成一座塔基材料的运输,整个工程像这样的施工点有四处。

  听着一连串的数字,又望了望那陡峭的山坡,我的心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每天工作12个小时,900小时就是75天,真是难以想象这些数字背后的艰难历程。

  廖世伟指着眼前的大山笑着说,“这座山垂直高度为700米,全线最高的塔基就在这座山背后,有没有兴趣上去看看?”望着陡峭山坡上深浅不一的脚印,负重缓缓而上的施工人员,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追随他们的脚步,登临那高耸如云的山顶,去看看山那边的风景。

  我背上摄影器材就准备向上攀爬,廖世伟拉住我说,“山体坡度太陡,有些地方甚至达到80度,一定沿着脚印走,千万不能心急,每一步都要踩实。”说完廖世伟递给我一顶安全帽,接过我手中的摄像机,又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

  兴致勃勃的我错误估计了自己的体能和耐力,向上攀爬了十几分钟后,我明显感到胸口开始发闷,呼吸变得越来越粗重,“怦、怦怦、怦怦怦……”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仿佛随时会跳出来,双腿如灌了铅一般,每迈一步都那么艰难,抬头望去,负重的前行施工人员早已不见了踪迹。

  廖世伟回头看了看我,又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我们才攀爬了不到十分之一,按我们的速度就算爬到山顶,天黑前也下不来了,休息一下我们下山吧!”其实我知道,我是在拖他们的后腿,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只能望而兴叹。

  看着失落的我,廖世伟笑着说道;“没关系,明天我们可以去后山,那里坡度没这么陡,那边也可以看到驮队。”

  经过一夜的休整,17日晨曦微露,我们一行三人驱车前往老虎山后山。沿途枯黄的牧草、骆驼刺、红柳在太阳的照射下,将大地渲染成金黄色。随着车轮的前行,金黄色的景色被白色的积雪所取代,连绵起伏的大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会儿仿佛是秋季,一会儿仿佛是冬季,让人分不清到底身在何处。

  寂静的大山中传来悠扬的歌声,抬眼望去,只见十几匹马儿驮着两个箩筐缓缓在行走白雪覆盖的山坡上,牧民悠然自得地唱着独具特色的青海“花儿”,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准备充足的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登山之旅。积雪上脚下发出“嘎吱、嘎吱”声,仿佛在责怪“不速之客”的我们打扰大山的宁静。走走停停,我不时用手中的相机、摄像机记录下眼前的一切,然相机、摄像机只能记录下影像,却无法描绘出电力建设者举步维艰的心路历程。

  经过3个多小时,我终于到达了4300米的山顶,俯视连绵群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当我看到山脚下,又缓缓向山上行进的身影时,心中的豪迈之情早已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他们敬佩之情和无限感概。

  “将光明延伸到遥远的村落,让那里的百姓能过早日用上电,看上电视。”是他们的共同心愿,正是因为这简单的心愿是给予了他们坚守的动力。面对艰难险阻,他们总是笑着说,“我们早已习惯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饱含着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