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看“六稳”系列报道之八:把服务业的活力激发出来

15.11.2019  11:30

  11月4日,青新藏(格尔木)国际陆港商旅物流中心项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正式启动。该项目立足“一带一路”建设,着眼“走出去”战略,全力构建“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贸易”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这是我省重点打造的一个商旅物流项目,也是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印证。

  “第三产业增加值939.88亿元,增长4.8%。”10月下旬,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发布,第三产业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贫困乡村变身“3A”景区、电子商务从无到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近年来,我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突出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战略支撑和高成长服务业,改造提升现代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服务业新动能增势强劲,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

  “能在海拔2000多米的西宁看到海洋生物,我们对此充满期待!”“以前看这些海洋生物要花时间、花精力、花钱去沿海城市才能看到,如今,家门口就能一睹为快,给幸福西宁点个赞!”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位于西宁市城市副中心——多巴新城的童梦乐园人气火爆。

  随着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全省服务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贡献率稳步提升,城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文化发展势头强劲。

  旅游产业蓬勃壮大。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青海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59.5万人次,同比增长18.7%;旅游总收入497.3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452.8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国内旅游收入494.96亿元,同比增长18.0%;接待入境游客6.68万人。

  作为“三江之源”,我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富有青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我省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合理适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进一步强化了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特色生态品牌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也逐渐成为全省旅游的新特色。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村、湟中县卡阳村、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尖扎县德吉村、贵德县松巴村、乐都县卯寨等新型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茶卡盐湖、天佑德青稞酒、龙羊峡水电站等工业企业,工业旅游实现新突破。“青藏天路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等七大线路逐渐成为自驾旅游精品路线。

  从“一三二”到“三二一”,从单一农业经济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承载着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梦想,迈出了十分可喜的第一步。

  4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牵头落地青海的第一个项目——新型激光熔覆合金材料项目的首条生产线在青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装备制造园投入运营,这是中国科学院和我省积极响应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造特色光电产业创新链,提升我省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一步。

  在一项项积极有效的政策驱动下,全省经济结构优化亮点不断增多,新产业、新动能、新潜力不断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结构优化所带来的效益也正在逐渐显现。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0%,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4.8%、11.6%、9.2%和7.2%。

  网络订餐、线上购物,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力资源、质检技术,生产制造得到更多专业服务支持;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幸福产业走入千家万户。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