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水一绿一治理” 德令哈打造精致绿洲新城

24.07.2015  10:24

  近年来,德令哈市紧扣“”和“绿”两条主线,密切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绿化和美化水平,积极构筑了柴达木盆地绿色生态屏障,全力打造精致柴达木绿洲新城。

  以林为“”,书写绿洲新篇章。以巴音河两岸绿色景观带为核心,以城市主次干道、环城路、机场路、过境高速路等十条绿色长廊为重点,以城市闲置土地和拆迁收储土地等多处城市中心绿地为延伸,形成了“一带十廊多绿地”的绿化框架。大力实施“新建增绿、整治扩绿、拆墙透绿、庭院补绿”四绿工程,年内共启动落实城乡林业绿化项目16个,完成人工造林4.12万亩,其中新增城乡绿化1500亩;完成封育15.05万亩;完成湿地保护1.5万亩;管护国家重点公益林340.42万亩。尕海国家湿地公园申报成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6平方米。城市景观呈现出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自然化、自然城市化”的显著特色

  以水为“”,奏响发展新乐章。集全市之力,大力实施以河道整治,治岸绿化美化和滨河景观建设改造的巴音河综合治理项目,着力构建穿城秀水绿色生态和文化休闲廊道。累计完成投资7.73亿元,其中,水利工程完成2.99亿元,景观工程完成1.24亿元,园林绿化工程完成1.2亿元,两岸拆迁累计投入2.3亿元,完成了黑石山水库至尕海镇一棵树地区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治理市区段河道9.3公里,修建防洪堤19公里,建成壅水坝10座、排洪冲砂槽2.7公里、亲水台阶28座、花岗岩栏杆10.4公里,完成河道防渗3.6公里39万平方米,河道两岸绿化面积4600亩。巴音河纳入全国大中河流治理规划,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5年实施黑石山水库灌区三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改造27公里的干渠2条、渠系建筑物37座。扎实推进德令哈市2014年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项目,新建输水管、水闸、沉砂池等设施。建设559座温棚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75亩;配套建设高效温棚滴灌节水灌溉面积1186亩,大田滴灌面积18179亩。巴音河沿岸防洪能力不断提高,水利设施欠账多的问题逐渐扭转,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以治为“”,绘制城市新名片。牢固树立建设高原特色精品城市理念,将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展示形象、提升形象的有力抓手,认真安排部署,全力抓好落实,上半年,全市累计清运处置生活垃圾3万余吨、泔水2100吨,垃圾集中清运处置率达100%,市政设施完好率、路灯亮灯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结合保障性住房、幼儿园建设和环城北路等重点项目,成立15个征收安置组,动员各级领导、各界力量扎实推进拆迁工作,达成安置补偿协议195户,拆除115户,拆迁面积2.7万平方米。依法拆除东山制砖厂等4家违规砖厂。加强生态坏境治理,完成了河东、河西社区“煤改气”改造工程。强化园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督促青海发投碱业等4家企业建设挡风扬尘墙和喷淋装置,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青海发投碱业除尘器改造完成投入试运行,海西化建水泥生产线脱硝设施正式投入运行,大气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制定了《德令哈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以企业为中心点,国省道铁路和收费站及机场沿线为一线,农村牧区、旅游景区和城区、旅游景区为三区的“一点一线三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领域,整合投入资金110.3万元,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垃圾处理61吨,清理大型垃圾死角3处,城乡环境和卫生保洁条件得到较大改观,充分展现州府城市的美丽自然风光和崭新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了德令哈市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和城市品牌形象。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