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七举措落实防控工作 守护市民健康

07.01.2023  21:5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红霞  报道)记者从青海省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宁市作为青海省会城市,人员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乙类乙管”的决策部署,西宁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举措,着力从7个方面抓实抓细工作落实,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着力推进医疗资源准备。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要求,规范设置发热门诊30家、发热诊室72家。扩容提升医院收治能力,配备医护1900余人,设置床位2000张,综合ICU床位168张,提升重症急救能力。组建多学科医疗救治专家队,建立市、县级医疗救治梯队16支560余人。

  二是着力加大药品供应保障。充分发挥市本级医疗物资储备库应急保障作用,投资3200余万元,储备应急医疗物资23大类316种,安排1000万元药品采购周转资金,多渠道全力加大采购力度,全力保障本地替代药品生产,优先保障医疗机构用药,全市药品供应紧张情况持续改善。目前,医疗机构及药店新冠病毒感染“四类药品”储备近100万盒,基本满足全市近期用药需求。

  三是着力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面。开展“免疫护盾”接种攻坚行动,实行市、县、乡、村(社区)四级领导干部包联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措施,确保“应接尽接”。截至目前,全市60-79岁人群和80岁及以上人群三针接种率均达到95%和93%以上。第二剂次加强免疫已累计接种1.58万人。

  四是着力抓好重点机构防控工作。落实重点机构和大型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完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全市21所养老机构和2家儿童福利院实行封闭管理,优先保障养老机构老人和儿童就医用药需求。全市医疗机构内均建立了快速识别、分类诊疗机制,开通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动态优化医疗力量配备,调整医务人员编组,落实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等措施。

  五是着力做好重点人员管理。对全市65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进行摸排,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全市7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72支家庭医生团队持续加强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五类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和健康服务,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医疗服务。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药包”2万余份,向重点人群发放中药汤剂12万份,兜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六是着力抓好农村医疗保障。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医疗保障能力。成立16支70名由呼吸、感染、中医等学科医护组成的巡回医疗队,包片县区917个村,开展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的疾病诊疗、用药指导、健康讲座等服务。组建市级医院巡诊服务小分队7支,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医疗服务“五包一”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县区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实现线上远程会诊、远程诊断。

  七是着力加强政策解读和健康知识普及。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实时热点,通过官方媒体和主流网络平台推广、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解读最新政策,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科普宣传作品600余件。开通“西宁战‘疫’帮忙”线上求助通道,积极解答政策、解决群众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