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土乡奏响民族团结“同心曲”

16.12.2015  11:35

  

  “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

  

  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县委书记陶启业(中),县委副书记、县长安永辉(右)在松多乡花园村与农户交谈

  

  土族妇女刺绣展

  

  万亩长白葱喜获丰收

  街道环境越来越好

   ——互助土族自治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纪实

  青海新闻网讯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莽莽祁连山南麓,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地域被称为“彩虹的故乡”。这里的人们世代躬耕,与歌舞相伴,以纯朴智慧体现着独特的乡土文化,以乐观豁达编织着多彩的梦想,以青稞美酒的芳香迎接着四海宾朋……

  这就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这里,有汉、土、藏、回、蒙等29个民族近40万人。

  团结是宝,和谐是福。他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创造着绚丽多姿的土乡文化,共同建设着3424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共同培育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璀璨之花。

   凝聚起团结发展之力

  在互助,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做好民族工作被互助县各级党委、政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谋划。互助县民族工作思路明确:重大决策充分考虑多民族实际,重要工作体现多民族特点,牢牢把握住民族工作主动权。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为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团结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的道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及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单位也组建了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全县上下一条心,共同抓团结的良好局面。

  为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互助县充分利用“两讲两促”、“四下乡”等活动以及“两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多、集会多等有利契机,把有关精神用群众能听明白、易接受的三句半、贤孝、花儿、小品等方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新闻网、手机微信、县城街道电子屏和出租车等媒体,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在街道、广场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效果良好。

  今年9月,组织开展以“唱响主旋律、建设新互助”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宗教教职人员书法摄影绘画比赛、“媒体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民族团结书籍大家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一系列内容生动、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影响面广、卓有成效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有效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土乡建设和推动创建工作的热情。

  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固定党日”制度,村级党组织在“固定党日”开展了主题鲜明、特色新颖、吸引力强、内容丰富的党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威远镇西下街村党支部组织32名党员,邀请县党校老师讲授《继承抗战精神,奉献小康社会》的主题党课,使农村党员进一步了解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和互助县人民积极参加抗战的英勇事迹。五峰镇转咀村党支部组织18名党员,邀请镇党委副书记讲党课,带领与会党员重温建党历史,号召农村党员要牢记历史、奋发有为,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解决群众难题,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团结稳定是各民族发展的基础,是各族人民群众之福。多年来,互助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范,长期保持了和谐稳定。

  在互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百姓故事见证民生巨变

  一条条道路连接大山内外,一排排新房让群众安居乐业,一所所校园洋溢着朗朗书声……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记录着互助各民族群众同心协力、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轨迹。

  在互助县东沟乡姚马村,新建的广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这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展示出了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村主任姚富全说,近几年,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扶持下,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农户的院墙、大门都进行了改造,去年人均纯收入达7300元左右。

  在外面谈到盘绣,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互助土族,而在互助提及盘绣,没有人不知道年先村的。在年先村,盘绣的历史可以说和村落的历史轨迹完全吻合。年先村也正是利用这一传统工艺,今年投资10万元设立了互助县林云刺绣有限公司刺绣产品研发项目。据项目负责人苏德云介绍,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00名家庭妇女从事刺绣工艺品加工,年可实现收入1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500元。

  同样是在年先村,在较小民族政策的扶持下,该村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天然的野生牧草成立了“占林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建成现代化标准羊棚面积600平方米,2013年政府还免费给合作社提供了160只种羊。如今,通过两年的发展,合作社慢慢开始发挥效益,农户也从中受益。”该合作社杨占林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养殖业。

  从脑山到川水地区,从松多草原到东沟土家,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加快发展的场景比比皆是。

  近年来,互助县紧紧抓住国家将土族纳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按照“国家扶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整村推进”的方针,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目前,互助县有98个村享受较小民族政策的扶持,主要实施环境整治、建设村级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互助县共落实专项规划项目资金和规划外扶持资金14561万元。其中,2014年下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共32项,资金2295万元。包括基础设施类5项,679万元;社会事业类27项,1616万元。这些项目除3个村道硬化项目正在实施以外,其余已全部完工,正在组织验收中。

  今年,下达的各类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755万元,其中省发改委下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中央预算内投资1025万元,项目6项,正在实施地勘、编制设计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省民宗委切块下达少数民族资金2730万元,经审核筛选后,初步确定项目39项。

  另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项目资金121万元,主要用于:林川乡小河欠村文化广场建设、松多乡华锐藏族文化图书系列丛书、东沟乡中心学校土族盘绣进校园项目、松多乡花园寺僧舍改造、东沟乡年先村土族刺绣、营运车辆信息服务调度中心建设项目等。

  各级党委、政府从住房建设、用电用气、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文化惠民工程等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实事入手,努力实现了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助的民生期盼。

   各民族和衷共济亲如一家

  民族团结还在于每一个群众的身体力行,把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思路熔铸为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在互助大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的动人故事。

  家住互助县东街社区的代玲,因患类风湿病不能干重活,丈夫和女儿又外出务工,她的日常生活便成了问题。东街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走访慰问时得知情况后,通过“巾帼志愿者”不定期去代玲家,为她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帮她做些简单的家务。

  嘉仪·洛桑公却三排是互助县和甘肃省天祝等地具有较大影响的藏传佛教界上层人士。在每年“3·10”、“3·14”等敏感节点,嘉仪活佛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在僧众中深入揭批分裂祖国、破坏安定团结局面的政治图谋,教育广大僧众和信教群众认清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同达赖集团划清界限,使广大僧众牢固树立了“四个维护”意识。

  师冬花,互助县土族纳顿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一个土生土长的汉族妇女。多年来,怀着对土乡的深情,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民族团结进步的渴望,她全身心投入到土乡文化旅游发展中,成为共同致富的带路人,民族文化的守望者。

  土族汉子李仁英,是东山乡大庄村村民。他二十多年来敬养汉族老人李长旺,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老人虽然不是我亲生父亲,但是我愿意像侍奉亲生父亲一样孝顺他。”李仁英说。有人说李仁英非亲非故赡养一个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图些什么,他却淡淡地说,“我不图什么,抚养一个不幸的老人,是我和他的缘分,让老人过好点,是我最大的愿望。”

  “祖国繁荣立丰碑,各族人民笑开颜。民族精神永传承,弘扬正气唱新篇。美丽互助百花开,团结之花更娇艳。”这是互助县天天乐文艺队用快板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工作的重要性。据文艺队队长雷占英介绍,她们会经常深入到各个乡镇开展文体活动,以增进民族团结意识,拉近与各族干部群众的关系。

  叶胜春,互助林川乡贺尔村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影放映员。28年的放映生涯,使他深深喜爱上自己所从事的行当,一年四季,叶胜春带着放映机行走土乡四野,在山梁与深沟的村庄农舍间,不断将外面精彩的世界展现给偏远的乡亲,为活跃土乡农村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还有更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基层民族工作者和普通群众,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人民群众大爱,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力量;他们把各族群众当亲人,赢得各族群众的厚爱。

   文化润泽民族团结之花

  9月20日,地方方言喜剧电影《吃硬》在互助县纳顿庄园开机。《吃硬》的题材来源于群众日常生活,贴近土族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地气”代表性,反映出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

  10月9日,大型歌舞诗剧《彩虹部落》在中央民族剧院成功上演。此剧通过土族土司讲述土族繁衍、融合的历史脉络,将土族人民如何西迁到游牧祁连山下,从建立吐谷浑王国到民族的融合,从农耕到建设彩虹般和谐家园的历史过程娓娓道来。

  每年6月,在丹麻镇举办土族花儿会。每到此时,附近乡村的群众穿着民族服装,扶老携幼,赶集赴会,尽兴欢乐。丹麻土族花儿会在土乡文化活动中被誉为传统的“花儿”节。2006年3月,被文化部审批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丽的酒城是我家,七彩虹底下的天堂;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团结富强。”这首青海“花儿”不仅真情、生动地唱出了互助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更是唱出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

  互助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在语言文字里,蕴藏在音乐舞蹈中,体现在风俗习惯里,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互助群众的精神家园。

  走进互助县民族中学,校园内,孩子们制作的绘画、美术宣传栏,团结友爱的身影,窗明几净的教室……每一处都有灵动,每一处都彰显和谐之美。这所少数民族学生占百分之七十的民族中学,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生活服务周到,让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弘扬民族文化是一所民族中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搜集土族文化的同时,通过组织高中学生表演安召舞、举办民族歌曲进校园、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实现了学校创建工作中提出的“各少数民族学生谁也离不开谁,共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近年来,学校一直秉承“扬民族文化,重现代教育”的办学特色,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和当地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体现民族团结的精髓,着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如果说在学校,互助县注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在村社,则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位于互助县东北部的丹麻镇共有17个行政村。2.3万的人口中包含了土、汉、藏、回四个民族,以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41.3%。

  有着“国家级文明村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丹麻镇有三张文化名片——丹麻土族花儿会、土族千人安召舞、丹麻土族花儿艺术团。

  “闹新春迎元宵”千人安召舞惊艳四座,丹麻花儿艺术节活动唱响西北五省区,“七彩丹麻,秘境乡村”主题摄影探险采风活动内涵丰富,土族安召舞搬到了西宁市中心广场的舞台……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结合,稳步推进示范村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丹麻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互助县以打造“中国土族、彩虹故乡、醉美互助”为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打造了一些特色文化品牌,全县文化成果硕果累累,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充实了文化先进县的丰富内涵。同时,深度研发土族民俗和特色文化产业,音乐专辑《土族乡韵》、《跟着彩虹回故乡》、《好花儿唱土乡》、《望彩虹》等原创土族歌曲广泛流传,实现了文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互助县先后获得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民政部、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基层文艺队伍建设及民间艺人培训项目”银奖;丹麻镇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丹麻镇、东沟乡、五十镇被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授予“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在互助这片沃土,各少数民族不仅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懂得欣赏其他民族创造的美。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文化上包容共荣,共同分享。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