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后3.98万人的温暖】为牧民送去幸福的曙光

17.12.2015  18:38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通讯员 马蓉 报道)囊谦县地处玉树藏族自治州,离西宁约1000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我省的最南端。2015年,为了让当地牧民用上电,今年9月,公司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援建人员进驻囊谦县草原,正式拉开通电工程序幕。

   与稀薄的空气作斗争

  “第一个困难,就是缺氧,这里海拔太高,一进来,就有不少人病倒了,有些因为缺氧被送回去了,身体恢复了以后再回来,我们本身就地处青藏高原,怎么能被这稀薄的空气给打败……”今年初秋,高海琳带着他的队伍,历经14个小时的跋涉,翻过了雪山,淌过河流,迎着高原上特有的烈日,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囊谦。没成想,当天晚上囊谦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由于高原缺氧,不少同事出现了头疼、恶心、晕眩等缺氧症状,眼看着一行人东倒西歪,高海琳二话不说就将人员送进了县医院,大家伙儿挤在病房里,集体吸着氧,一路上的劳累,早就让他们身心俱疲。来自互助的郭永春在此次工程中,担当技术员,负责对施工工艺进行抽检,把关。到囊谦后没多久,他就因缺氧病倒了,原本打算将他送回西宁调养,但眼看着工程紧张又艰巨,所有人肩上都扛上了责任担子,郭永春愣是留在了囊谦,强迫自己的身体适应了高原上恶劣的条件。这几个月,最让郭永春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中的老人与孩子,由于妻子早逝,这次上玉树前,他将孩子交给了年迈的母亲。在郭永春的眼里,母亲等着他回家的心情,跟这里农牧区的群众等着通电是一样的迫切。高海琳说:“我知道他们都牵挂着家里,但没抱怨过一句,每天就是埋头苦干,真的将责任放在了心里。”

   与恶劣的条件相抗衡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看你想不想办法了。”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高海琳每天晚上都要将当天的工作作个总结,然后再研究下第二天的工作如何开展。在高海琳来看,此次通电工程虽然困难重重,但事在人为。

  “老乡,我跟您解释一下,我们要为你们通电,就是以后你们可以用电了……”在一处牧民家中,高海琳被一群牧民团团围住,从外围看不到他人在哪里,只能听到他扯开嗓门沟通的声音。囊谦地处藏区,这里很少有人懂汉语,沟通基本上靠比划,时间久了,牧民一个动作,他都能猜出个一二。同行的王永其更是在工作中,发明了自己特有的“藏普话”,蹩脚的藏语中夹杂着汉语,硬生生的当起了翻译。

  囊谦地区,南接横断山脉,北临高原主体,境内大小山脉纵横交错,峰峦重叠,唐古拉山四条并列的支脉以西北向东南的走向构成了总体倾斜的地形骨架,在这样一个地区,栽杆架线,跨河流,穿沟壑是再正常不过。据高海琳介绍,此次公司承建的玉树(囊谦)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共29个项目,分别地处觉拉乡、着晓乡、毛庄乡、白扎乡、香达镇。距离较远不说,许多地方,根本无路可走。眼看着工程进了严冬,施工难度更大,为了将电杆运进去,高海琳他们决定先修路,等施工队修出一条简单的路,然后再运送电杆,到了连路都修不出的时候,人力就成了他们最后的保障。虽然辛苦,但他们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级杆塔立在这片土地上,让银丝顺利的穿梭在山水之间,让这里的家家户户亮堂起来。

   冷暖与同伴共享

  “冷,尤其是冬天,特别的冷。”长期驻扎在囊谦的刘有文说,囊谦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冷,尤其是他们所住的地方没有供暖,半夜经常被冻醒,然后翻身继续睡,已经成了习惯。同行余国栋,新婚的第三天,就接到了支援玉树的任务,丢下新婚的妻子,他就上了玉树,我问他们想不想家,他们腼腆的笑了笑,“哪有不想家的,但机会难得。”对于这些初生牛犊一般的年轻人而言,四个月的艰苦锻炼,让他们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都庆幸当初选择了囊谦。

  “嗡……”早晨,天蒙蒙亮,大家伙儿还没起床,司机杨福岭和刘建早就动了身。“检查下车胎,顺便看看今天的天气状况。”为了确保一行人的安全,每天出车前,他们都会将车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一遍,然后热车,等车热好了,大家也都起床准备出工了。趁着没出工,刘建拿出手机里的孩子照片,给身旁的杨福岭看了一眼,刘建说走的时候孩子刚满月,如今已过去四个月,孩子也该长大了不少了。

   电,与文化传承结缘

  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电已是家家户户并不可少的资源,没想到此次施工过程中,电竟与传承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觉拉乡红陶瓷制作工艺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地成立了红陶制造公司。但红陶烤箱用电量大,必须使用三相电才能带动机器,一直以来使用的柴油发电机,负荷大,发电时常出故障,给生产与牧民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得知此次囊谦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开工建设,红陶负责人找到了县人民政府,并通过政府与三新农电公司协商。经现场勘查后,将此问题反应至设计单位及玉树项目部。协商后,公司决定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公司架线拉电。通电的那天,看着眼前不停转动的机器,制作陶艺的老一辈“艺术家”脸上都拉开了巨大的笑容,仿佛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从此有了依靠与着落一般,他们用制作工艺的双手,为忙碌了许久的员工竖起了大拇指,这让此次通电工程染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截至目前,囊谦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303.132千米,完成率100%;新建0.4千伏低压架空线路289.42千米,完成率100%,新家变压器142台,完成率100%;已完成新装照明用户3100户,完成率80%。

  12月,已是严冬时节,工程已接近尾声,这期间,建设者在离家1000公里外的藏区,经历了唐蕃古道上的日晒雨淋,克服了高原上的干燥缺氧,见证了高寒地区山大沟深的自然条件。短暂又漫长的四个月,他们与高原冻土“作战”,忍受着时不时的断电,与蜡烛为伴,用自己的行动,倾诉着自己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架起了电能和光明的通道,为无电地区牧民送去了幸福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