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记录显示已有2.4万余只水鸟回青海湖繁殖后代

28.04.2017  21:47

  4月20日至26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青海湖水鸟繁殖前期和繁殖期资源监测工作,在环青海湖地区包括蛋岛、鸬鹚岛2个水鸟集群繁殖地在内的24个水鸟栖息地,共监测记录到水鸟43种2.4万余只。

  此次监测到的2.4万余只水鸟,其中斑头雁、普通鸬鹚、渔鸥和棕头鸥集群繁殖水鸟数量为1.1万余只。其中,在蛋岛集群繁殖的斑头雁种群数量已达2000余只,营巢数量800余巢;在鸬鹚岛筑巢已进入繁殖期的普通鸬鹚数量有1500余只,营巢数量为660余巢,斑头雁和普通鸬鹚已进入繁殖期。非集群繁殖水鸟为23种7000余只,迁徙经停青海湖的水鸟为16种6000余只。其中,66只黑颈鹤开始了在青海湖的繁殖,凤头潜鸭、白骨顶、灰雁等非集群繁殖水鸟已在环湖周边的湿地中筑巢产卵开始孵化,赤麻鸭也已成对活动开始寻找合适的营巢地点。

  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何玉邦介绍,“因今年较往年相比气温偏低,还有3000多只斑头雁仍处于繁殖前的游荡期,但根据监测情况来看,蛋岛和鸬鹚岛的鸟类和筑巢数量每天都有所增加,预计5月中旬将会达到繁殖种群量的峰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监测中监测记录到有50只大天鹅尚未离开青海湖,其中有5对有筑巢繁殖迹象。何玉邦告诉记者“往年大天鹅基本在四月上旬就已迁离越冬地青海湖,今年与往年同期相比,从原来只有1对大天鹅繁殖增加到5对,监测记录到的大天鹅数量也创下了同比新高,说明随着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海湖也从大天鹅的越冬地变成了繁殖地。”

  何玉邦说:“三块石作为青海湖水鸟繁殖的‘大后方’,每年约有3/5的水鸟在此进行繁殖,海心山也作为渔鸥和普通鸬鹚的主要繁殖地,根据往年监测情况,在海心山、三块石繁殖的渔鸥,在鸬鹚岛临近的新‘沙尖’繁殖的棕头鸥将分别于5月初和5月下旬进入繁殖期。”“五一”小长假后,他们将及时开展对海心山、三块石等水中岛屿水鸟繁殖情况监测。

  “随着近几年青海湖水位的不断上升,青海湖周围的湿地也在不断增加,随之出现了很多小湖泊和‘小湖泊群’,这就使得水鸟的栖息地范围在不断扩大,下一步我们将增加水鸟监测点,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何玉邦说道。(宋明慧)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