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余只水鸟青海湖筑巢栖息

21.08.2018  22:10

本报讯(记者 芳旭)近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历时11天,完成了2018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在20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33种、2.6万余只。在14个栖息地17条样线上共监测到普氏原羚2793只,其野外种群数量与大熊猫数量持平。此次监测从宏观上掌握到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湿地类型及变化动态,为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和基础数据。

据了解,本次监测内容包括繁殖后期水鸟监测、繁殖期草原猛禽监测、繁殖期草原鸣禽监测、普氏原羚繁殖期监测、集群繁殖水鸟巢区调查、植被监测、遥感监测。

调查结果显示,在20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33种、2.6万余只。其中青海湖四种主要集群繁殖水鸟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 1.1万余只,非集群繁殖水鸟29种、1.5万余只,以白骨顶、赤麻鸭、赤嘴潜鸭、凤头潜鸭、红头潜鸭为主要构成;鸻鹬类水鸟7种、140余只。由于道路泥泞、河道变迁,布哈河口、生河口、铁卜加河口、泉吉河口未监测,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在已监测的20个水鸟栖息地水鸟的数量较上年基本持平;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大天鹅2只,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颈鹤37只;调查蛋岛、鸬鹚岛、海心山、三块石4个繁殖地5个巢区,共统计鸟巢3081个。巢区面积3.82公顷。在10条样线上记录到猛禽2种,共9只。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监测涉及环青海湖刚察县哈尔盖、鸟岛,海晏县克土、湖东、沙岛以及天峻县快尔玛乡等14个栖息地17条样线,共有普氏原羚2793只,其中普氏原羚雄性616只、雌性1446只、亚成体雄性116只、幼羚615只,相比2017年度调查数据增加了783只,其野外种群数量与大熊猫数量持平。调查36个植被样地,其中属于温性草原9个样地、温性荒漠草原1个样地、高寒草原2个样地、温性荒漠2个样地、山地草甸1个样地、低地草甸4个样地、高寒草甸17个样地,共测定植被结构样方36个,植物频度样方36个,生物量样方76个,灌丛及高大草本样方7个。根据监测结果初步分析,保护区植被生长的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以及当地牲畜生存和繁育。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通过修建饮水池、预留迁徙通道、投喂越冬草料等方式保护普氏原羚生存环境,过去7年间青海湖周边共和、刚察、天峻及海晏四县已累计拆除网围栏刺丝51.5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