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兰巴海村:白骆驼醉倒的地方

22.02.2016  13:04

  青海新闻网讯 穿过层峦叠嶂的拉木峡谷,在巍巍积石山下,苍劲的松树和笔直的白杨树昂首耸立,火红的丹霞地貌静谧却又耀眼。黄河岸边,山花烂漫,我们已然走近神秘的撒拉族故里,走进了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

  小桥流水人家

  在黄河谷地,有这样一条河流,它自南向北潺潺流淌,最终汇入黄河,他就是横穿整个街子镇的街子河。它的两岸是一个个有着少数民族特色的村落,其中影响力最大,经济条件最富裕的就是三兰巴海村。横跨街子河的是为了方便村民的进出,而架起的三兰巴海桥和彩虹桥。

  三兰巴海村位于街子河东侧,距循化县城6公里。在这绿树掩映的村庄里,有撒拉族700多年前东迁到街子时的故址——骆驼泉和街子清真大寺。村子东邻孟达山,西连奥图斯山,北面是有着丹霞风貌的积石山,远处的南部则是青草连绵的岗察大草原。

  行走在街子的每一个村庄,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天然水墨画:村村相连,排排错落有致,统一格调的撒拉族民居沿路排列,大伙或忙着盖新房或忙着搞农家乐。宽敞的村文化广场,一栋栋装修漂亮的砖瓦房,一道道整齐的砖院墙,一条条整洁干净的硬化路,一个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撒拉人家” 。走进三兰巴海村,“撒拉之乡第一村”的几个大字格外显眼。村委大院内沉甸甸的紫槐和素净的梧桐花点缀其中,为其增添了一丝美色。

  三兰巴海村与邻村没有特殊的分界线,与其他村形成“无缝连接”。如果不看门牌,真的会分不清是哪一个村子,因为一样的路,一样的民居,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高墙小院。

  三兰巴海村的撒拉族庭院围墙四角顶放置白石头,紧贴围墙布建房屋,庄廓中间有目院空间,整个庄廓建筑由厢房(北房)、厨房、圈房和大门组成。厢房是庄廓的主体建筑,从高度,方位:建材、结构、尺度、功用都有区别于其他房屋建筑,坐北朝南,进深二间带廓,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亦可婚丧大事,待客接物之用。厨房建在厢房的左侧或右侧,圈房一般靠大门而建。建筑体木结构为抬式屋架,以柱承梁,多开板式门,木栅窗,草泥抹内墙,堂内布置木床,方桌、火盘之类。室角堆放麦子、农具等,泥炕铺用沙毡、席子之类。

  三兰巴海村古建筑的建筑艺术,突出地体现在建筑布局、木作砖雕、瓦作砌石、编笆技艺中。特别是古清真寺的砖木雕饰,美丽动人的绘画艺术上,其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制作工艺精美,风格独特,展现着撒拉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尤其是骆驼泉内,明清时期的篱笆楼更是体现了撒拉族先祖的人居条件,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在三兰巴海村这里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村域面积为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生活着248户,1400多人。因此,三兰巴海民居院落都会非常小巧,虽说院落小巧,但其内部都是精致的房屋,显得非常整洁。撒拉族民居最大的特色就是房檐和门头上精美的花槽,一般民居为7道,有的为11道,由于每道花槽的宽度为十公分左右,为了能够体现房屋的精美,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因此,撒拉族民居房屋就显得特别高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