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县:夯实“三基”攻坚精准扶贫

18.01.2016  13:17

  村民在广场通过“大喇叭”模式收听远程教育。

  金融扶持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

举办村干部行政管理大专班。

  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张家滩村村委会。

  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为村民代办工作。

  大华镇池汉村支部书记慰问重病孤寡老人。

  联系塔尔农商银行的主任为贫困户争取贷款。

  特色高效农业党建示范带千栋温室基地。

   2015年以来,西宁市三县以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基本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说立行,以务实的作风,举亮点、抓重点、攻难点,紧盯细节末梢,精准发力、拔“穷根”、摘“穷帽”,扎实有效推进“三基”建设,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大通:狠抓“三基”建设助力精准扶贫

  大通县以“三基”建设和“双基联动”工作为契机,主动集聚优势资源,努力坚持项目扶贫和党建扶贫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齐头并进的“双轮驱动”脱贫路子。

  整合工作力量,夯实扶贫工作基础——选派338名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到124个贫困村开展工作,安排487名市县、科级领导干部与33个贫困村、490户贫困户进行联点帮扶,安排124个机关党组织与124个贫困村党支部进行联点脱贫。制定了《大通县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季度通报,半年考核,年度评估”办法(试行)》,不断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力度。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脱贫攻坚堡垒——开展“一环三线”党建示范带建设,整合各类资金6.5亿余元,实施了基础建设、旅游发展、道路硬化、蔬菜种植等项目30余项。投入1496万元,完成了62个村(社区)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后进村整顿、为残疾党员落实生活补助等项目。安排56名乡镇干部、296名村干部开展双向挂职锻炼活动。在全省率先为308个村(社区)开通了办公电话。开通了《大通党建网》,探索建立了“一台两微三群”新模式加强党员教育。新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10个,开展了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工程。

  创新服务载体,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积极与大通农商银行合作,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了“乡镇与银行联合、基层党组织与基层信贷机构合作”工作,开展了村干部与银行支行工作人员“双向”挂职锻炼和信用乡镇、村、户文明信用体系创建等活动,推出了“因您贷” 9种信贷产品,为农村贫困群众提供贷款2540笔,金额4.05亿余元。各驻村工作队成员积极转变角色,快速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带领村“两委”班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9起,达成意向性扶持项目6项,引进项目资金28.4万元。

  湟中:做实“三基”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湟中县立足全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基本县情,从“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三方面精准发力,拔“穷根”、摘“穷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扶贫取得真成效,群众得到真实惠。

  抓好基层组织,为精准扶贫筑堡垒——在15个乡镇全部成立了扶贫工作办公室,为98个重点贫困村和58个一般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大力推行行政村ABC分类定级管理办法,对全县380个行政村进行分类定级、分类管理、分类施策。对开展工作成效显著的A类村和社区进行表彰,树立标杆样板;为27个C类后进村落实整顿经费74万元,进行集中整顿。整合资金1.8亿元,重点打造“云谷川观光农业”党建示范带和“西纳川特色高效农业”党建示范带,大力开展“五带三区一园七星”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党建示范带与党建品牌的创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强化基础工作,为精准扶贫打基底——实行乡镇与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研究解决精准扶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在全市率先开展“村干部述职、群众质询”试点工作,切实增强村干部“扶真贫、真扶贫”的责任意识。制作《惠民政策明白卡》,将涉农部门各项惠民政策的内容、标准、对象、申报程序、实施单位发放到每村每户,让贫困群众真正知晓惠民政策、享受惠民政策。筹措资金590余万元,完成39个“危旧狭小”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改造升级项目,同时筹措资金1080余万元,修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36个,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提升基本能力,为精准扶贫增动力——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需要,把精准扶贫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计划,采取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现场观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培训各领域党员干部1.4万余人(次)。创新基层干部培训模式,与省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在全省首创开办村干部农村行政管理大专班;先后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250余名赴市委党校、江西井冈山、江苏无锡、贵州毕节等省内外进行实地观摩学习,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善抓扶贫工作、精准推动落实的能力。

  湟源:加强“三基”建设助力精准扶贫

  湟源县以“三基”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行“3355”乡镇工作法、“五必访五必到”服务群众机制和“四季四考核两评议”考核办法,探索建立“311”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凝聚力量、聚焦短板,把“三基”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扶贫工作中,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变成攻坚动力。

  抓组织强堡垒,“3355”工作法为精准扶贫奠基础——创新理念,加强党建制度建设,制定的“3355”乡镇工作法,着力提升了乡镇党委科学化运行水平,切实发挥乡镇领导班子在推动基层科学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着力构建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动力车组”,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重帮扶夯基础,“五必访五必到”为精准扶贫添活力——实行群众婚丧嫁娶必访、群众遭受灾害必访、生活困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邻里纠纷必访;做到政策宣传必到、协调服务必到、困难帮扶必到、维稳工作必到、技术培训必到。“五必访五必到”活动累计接待群众9800余次,办理各类涉农事项786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542件,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39件。

  送政策教技能,农村“大喇叭”为精准扶贫造氛围——在9个乡镇选择了部分村推广实施“远程教育+大喇叭”工程,搭建“远教之声”平台,围绕精准扶贫,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末梢”。

  抓精细树指数,建立“311”扶贫新模式为精准扶贫刻尺度——探索建立三个指数(贫困程度指数、返贫风险指数、措施评估指数)、一个菜单(精准帮扶菜单)、一份年册(精准扶贫工作年册)的“311”精准扶贫新模式。下派工作组全覆盖146个村,全面摸清家底、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扶贫工作绩效管理。

  强管理严考核,“四季四考核两评议”为精准扶贫做保障——在全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四季四考核两评议”工作,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干部平时考核中,让干部不懈怠、不推诿,主动解扶贫难题、破脱贫瓶颈、强化扶贫举措,做到精准扶贫考核到位、任务到人、责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