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坚持“三到位、三明确、三落实”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19.01.2016  10:04
  近年来,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女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细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了场所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实现连续15年安全生产零事故。2014年女所被省司法厅党委授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二等功”。
  坚持“三到位”,全面构建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责任部门到位。成立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科,负责全所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日常监管工作。同时,结合场所工作实际,将安全监管职能延伸到最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有针对性地成立了习艺生产管理、机动车辆管理、锅炉运行管理、消防工作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7个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确保安全生产监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人员配备到位。始终坚持安全生产“有专人抓、有人专抓”的工作理念,在生产科和各大队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人,其他部门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4人,占全所干部人数的40%。在戒毒人员习艺生产车间,全部配备了专职戒毒人员安全员;全部消防器材明确了责任民警;建立了消防队、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分工明确、协调运转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经费投入到位。建所以来,女所共投入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和隐患整治资金300余万元,按规定标准配齐配全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消防器材,尽最大努力为安全生产监管创造良好硬件条件。
  坚持“三明确”,全面建立措施有力的安全生产控制体系。明确生产项目准入机制。明确规定生产项目的引进必须按照相关程序经过立项、评估、审批后才能投入生产运行,对安全隐患大、影响场所稳定、不适合所内劳动的项目坚决不引进,从源头上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完善岗位职责、安全知识普及、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打牢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所领导、生产科、大队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明确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基本建立以目标揽总、以职责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使安全生产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坚持“三落实”,全面筑牢基础稳固的安全生产运行体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车间、食堂使用的所有工具(刃具)均由专管民警亲自发放、登记、收回;车辆运行杜绝带病作业,严禁超速、超载、超员、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锅炉设备和燃气设备按规定及时进行年检,特种岗位作业人员实现100%持证上岗;严格落实食物48小时留样制度,切实防范食物中毒事故发生。通过定期开展各项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每月召开场所安全稳定形势研判会议,查摆安全漏洞,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消除在萌芽状态。落实隐患排查职责。坚持每月定期排查与不定期安全巡查、重点时段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安全隐患开展全面排查。职能科室每周进行不少于2次的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对重点部位、劳动现场及习艺车间加大排查督查力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活动,由主管副所长带队对行政区、管教区、后院、周边各区域及水电暖、消防器材、车辆等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大检查,查找漏洞,排查隐患,形成了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落实问题整改措施。坚持全面整改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向责任部门和人员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落实。对发现的重点隐患实行整治“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坚持纪委、政治处、警务督察“三联动”督导工机制,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实效。5年来,全所进行车间改造、电线电路、水电暖、车辆、食堂无刀化改造等安全隐患和问题整治26次,整改隐患80余项,报废车辆2辆,整治危墙2处,累计投入资金50多万元,确保了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根据女所提供材料整理)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