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测绘之光绽放三江之源 ——回眸“十二五”青海测绘地理信息辉煌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青海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机遇,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不断加强基础测绘,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推动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测绘服务保障,促进了青海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基础性、先行性、科学性等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工程中,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等空间信息科学技术,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和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提供了高效优质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服务,进一步展现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生态、服务民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根据所拥有和掌握的全省地理底图,参与编制了《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海省“十二五”规划》;“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优化调整”等工作,为省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区域开发、编制空间布局规划、审批和核准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运用测绘遥感技术实施开展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生态环境高分辨率遥感调查及动态监测,形成三江源生态环境高分辨率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流程,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的大比例尺本底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并开发完成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运行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成果的发布、快速查询与综合分析,为合理制定三江源区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持续开展的青海湖面积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建设,提取了青海湖1974年、1987年、2000年至2014年的青海湖面积变化,完成了对青海湖面积40年来的连续动态监测,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建大数据库共享地理信息
搭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积极推进青海省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青海省所有与地理位置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信息资源按统一标准进行集成、整合,在政策法规的框架下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并提供公共服务,有效解决青海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信息资源较难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公共财政资金极大浪费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地理空间信息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目前,由青海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青海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使青海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而作为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的支撑平台——政务版的青海省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公众版的“天地图·青海”的上线运行,进一步加强了青海省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规范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行为,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地理信息服务政府决策、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社会治理和应急保障的能力。
测绘应急护航高原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即启动测绘应急预案,快速部署精干技术力量,干部职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连续向省应急办、抗震前线指挥部等几十家单位准确提供各类纸质地图5127张,数字化测绘成果520GB;紧急开发了《玉树地震应急地理信息系统》、《玉树地震应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并在政府内网上开通运行,为抗震救灾争取了第一时间,更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受到了省政府、抗震前线指挥部及有关单位的高度评价。
兴海县疫情中,充分利用“数字青海”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数据,在24小时内紧急制作完成了省政府需要的疫情防治地图;制作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疫情防治三维地理信息介绍演示系统》,通过指挥部现场会议及国家卫生部领导调研会议上的演示和讲解,为疫情的全面评估、指挥和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格尔木温泉水库险情中,紧急向应急指挥部提供的《格尔木市行政区划图》、《格尔木市市区卫星影像图》,为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此外,编制的内容涵盖多方面信息的《青海省交通图》、《重大水利设施资源分布图》等十一类专题系列图,为我省应急保障提供了决策依据。
通过重大灾情,不断提升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生态和群众安全。2013年12月成立了青藏高原上首个测绘应急保障中心——青海省测绘应急保障中心,通过应急演练和实践,测绘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极大提升;2014年8月,与青海省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建成的青海省公共应急地理信息系统自运行以来,为突发应急事件提供科学动态分析、判断、预测与危险性评价,为开展青海省公共应急服务平台的建设积累经验,奠定了技术和数据基础;为省政府应急办编制了青海省社会资源重点部位应急预备专题系列图,已应用于我省应急事件处置。
实施的“青海省藏区测绘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的提高了我省测绘应急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初步完成了现代化的测绘基准体系、实时化的数据获取体系、自动化的地理信息处理体系、网格化的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新体系和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与应急保障水平。
重大项目显真功夫
5年来,在重大项目中,青海测绘地理信息人恪敬职守,真抓实干,有一番不俗的作为。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5年来总体提高。1∶5万、1∶10万地形图实现省域全覆盖。新测1∶1万地形图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DOM)及数字高程模型(DEM)各2348幅,面积58700平方公里,占重点覆盖面积(11万平方公里)的53.36%,必要覆盖(27万平方公里)21.74的%。
在为期3年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按全国统一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整体进度符合国务院普查办要求;2015年10月12日,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与入库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和国家级复核,如期向国务院普查办汇交了普查影像控制点及控制点加密成果、分幅数字正射影像成果和元数据、整景影像成果、数字高程模型精细化数据成果以及普查数据预处理成果。
通过“青海省东部城市群测绘保障项目”和“青海藏区现代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全球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RS)”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建成了全省测绘基准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和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建成了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统一的青海省三维地心参考框架,建立了我省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城镇独立坐标系,并确定城镇独立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原有地方独立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建成青海省测绘仪器综合检定场,填补了我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空白,初步建成了与全国统一、高精度、实用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满足了在城镇建设和各项工程测量的需要。
5年来,进一步完善了“数字青海”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丰富和充实了覆盖全省、含多尺度、多数据类型、多时态的地理空间数据,完成了“数字西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数字德令哈”精细三维模型建设,实现了面向公众的地理信息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发展,为“数字青海”乃至“智慧青海”建设奠定了基础。(张志忠)